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沿江高铁将串联起三大城市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2016年生产总值达33.3万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9.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3.1%,较2012年提高2.2个百分点。

         长江经济带涵盖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国土面积占比达20%,承载了6亿人口。十八大以来,沿江11省市以生态引领发展、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国家统计局的文章分析,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在快速增加。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均GDP达56470元,高出全国2490元。长江经济带中有5个省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2012年多2个。

         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数据显示,2016年,长江经济带内有5个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57.4%)。

         从城镇化发展阶段看,上海已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江苏、浙江和重庆城镇化率超过60%,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超过50%,四川、云南和贵州超过40%。

         记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一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上游的贵州、重庆,中游的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它们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分析,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层次搭配更好。这些地方的重工业如重型机械等,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劳动力比较充足、水资源丰富、更贴近市场,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地,近几年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良好。

         国家统计局的文章分析,目前长江经济带工业结构正在向高端演进。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其经济带内产业不仅总量大,且集聚度高,内部配套相对完善。流域内逾2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特别是纺织家电、电子等产业的集群优势明显。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文章表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重庆、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区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武汉光谷在光电子产业发展方面成果明显。

         文章称,目前沿江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增速,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总量中占比均高出平均水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分析,全世界发展最充分的地区都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因为江海的水运便利,而水运在整体的交通运输成本中又比较便宜。同时,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更为丰富,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没有那么大,原有的重工业通过市场化的转型,也发展得不错。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高铁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查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三大城市群领衔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成为当前和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依据《规划纲要》,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专项规划陆续印发实施,沿江省市实施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层设计基本完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其中,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是一大重点。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长江沿江各省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战略、长江经济大走廊互联互通建设大发展的五年。

         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沿江各省市加快投资建设步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3~2016年,长江经济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213亿元,年均增长16.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40.5%提高到2016年的44.2%。

         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大方向是快速的交通通道。数据显示,2015年底,长江经济带铁路营运里程达34638公里。

         未来,备受关注的沿江高铁将是一大重点。根据铁路部门消息,讨论许久的上海至成都沿江高铁,已经正式提上日程。成都—重庆—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沿江高铁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

         对整个长江经济带而言,沿江高铁建成后,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之间700公里无横向铁路的空白,与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共同构成我国铁路干线的十字形网络,并与纵向七条跨长江铁路和沿海铁路接轨,大大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

         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沿江高铁将串联起东中西三大板块以及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之间的互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梯度合理分配和布局。

         根据《规划纲要》,未来长江经济带将打造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认为,三个城市群各有侧重,发展层次也不同。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是世界级的城市群,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龙头。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分别带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新规11月施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新规11月施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10月17日,为深化油气市场化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部门规章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21日
中国牵头启动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牵头启动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10月11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由中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网络安全标准组织成功立项。此举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聚焦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的隐私与安全保护国际标准正式进入制定阶段,对全球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5年10月14日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9月26日,在第17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发布了《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此项标准是我国物流领域的首个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28日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目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制定完成,即将发布施行。

2025年09月25日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9月15日,为规范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行为,完善运输许可与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15日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三份重要文件,拟对食用植物油、调味品、酒类等五类重点液态食品的道路散装运输实施准入许可与全程联单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制定专项监管规定,旨在严防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食品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8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物流市场规模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9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