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40多名旅客航班被强制改签 南航10小时赔200元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通用航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乘坐的xxxx航班延误。”这可能是候机中的乘客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多年来,因各种延误原因,航班准点率饱受诟病。

         “说起来没人信,一趟从北京到伊宁的航班整整延误了10多个小时,甚至在经停站乌鲁木齐被莫名其妙地甩客了,强制改签到要多等待4个多小时的晚班飞机真的让人闻所未闻。”提起上周搭乘南方航空的遭遇,王先生等一行40多人人始终不能释怀。

         即使受到如此对待,南方航空客服人员始终未来电“道歉”,直到王先生一行人发起投诉,才接到南方航空乌鲁木齐地面服务人员所谓的赔偿方案:每人赔偿200元和一个航机模型。

         累计延误10小时

         “耽误了6个多小时,从一大早熬到下午才登上飞机。”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要去伊宁出差,他预订了6月29日南方航空CZ6931从北京起飞,经停乌鲁木齐,终点至伊宁的机票。可没想,原定7:40出发的航班,到了下午14:00左右才起飞。

         据王先生介绍,航旅纵横软件在凌晨1:00前发过航班延误至早上8:10的通知,而南方航空始终没有短信或电话通知,这导致其提前到达机场,直到11:30才登机。登机后,飞机依然迟迟不起飞,反而是后续航班一架架起飞,南方航空CZ6931直到下午14:00才左右起飞。

         “当天上午航空管制,只有能够实现更高飞行高度的空客机型才能起飞,我们的机型飞不了。”北京地面服务人员直到7月1日才给王先生来电说明情况。

         尽管王先生很无奈,可当时也没心思计较。然而,这仅仅是王先生6月29日整整一天“延误之旅”的开端。上述航班飞机于下午17:50左右到达经停站乌鲁木齐机场后,原本的经停航班变成了中转航班,接下来4个小时的剧情由此展开。

         据王先生转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乘务员让乘客拿行李全部下飞机,说要换机务人员,仅需半小时后便会通知大家登机起飞,“结果我们就被 骗 下了飞机。等待过程中,只见地面服务人员把登机口门一关,告知我所乘坐的飞机不飞伊宁,只能去楼上改签晚上21:00或21:55的航班”。

         “南航在知晓我航班延误的情况下,将乘客分两批改签至晚上21:00和21:55的航班。南航有什么权利在我不知情且未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替我做决定?”王先生对此颇为气愤。

         而作为CZ6931的另一位乘客,刘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事实上,就是CZ6931在北京起飞前,乌鲁木齐飞往伊宁航段的飞机就已经正常起飞落地了。这是一趟注定的“延误”的航班,只是当时乘客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让刘小姐更加气愤的是,即便如此,乌鲁木齐的地接人员态度还特别强硬,声称乘客只要下了飞机,就只能选择21:00或是21:55的航班,没有别的选择权。

         《证券日报》记者在南方航空提供给王先生的《航班不正常证明》上看到,原本航班计划从北京到达乌鲁木齐的时间是11:50,而由于延误,当日实际航班到达乌鲁木齐的时间延迟到了17:29,延误了近6个小时;计划从乌鲁木齐的起飞时间是12:50,实际起飞时间更是拖到21:55。

         整整一天,在遭遇了航空公司的甩客行为后,尽快王先生等一行乘客仍然怒意难消,但飞机还是在夜幕中起飞了。

         赔偿额度无法可依

         直到今日,王先生作为上述延误事件的维权代表仍在与南方航空进行拉锯战般的交涉。据王先生转述,南方航空的客服表示,等乘客全部登记后,地勤人员会给予每位乘客200元的现金赔偿外加一个航机模型。

         事实上,针对晚点航班,尚无法律规定赔偿数额。尽管去年交通部发布的《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就航班延误时的主体责任和权益保障进行了规范,并要求航空公司应公布延误经济补偿方案,但补偿的具体标准和方案仍由航空公司自行制定,这种非强制性的规定,等于是让航空公司“自己管自己”,监管效力微乎其微。

         早在2008年,北京的刘先生就因“先称航空管制,后称机务原因”造成的航班5个小时晚点向南方航空提出索赔,南方航空的答复仅为赔付100元。

         由于对此金额不满,导致刘先生与机场对簿公堂。“一审判决当天,法官就明确和我说,能调解就调解,告航空公司和机场基本没有告赢的,他也不能开这个判例。”刘先生如是说。

         不出意外,一审确如预料中败诉了。显而易见,经法院审理后,有的乘客获得的赔偿额,还不如航空公司给出的“一口价”。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时候促使乘客拿起法律武器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恰不是钱,而是航空公司的态度。

         “没有交通补贴事小,飞机甩客耽误了一天的工作也算了,可航空公司不出面解决问题的态度让人不能接受。即便解释也总是航空管制或天气原因,反正都不关航空公司的事。”乘客的心声,或许道出了问题所在。

         就在CZ6931航班“甩客”的当天,几乎同样的故事,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上演。

         据悉,当日有一班原定下午5:00左右从南京飞往伊宁的航班,结果被拖到次日早上才抵达伊宁。“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一样,也是延误后到达中转站,被告知半小时后起飞,结果下了飞机就被地勤人员 勒令 必须改签”。有CZ6931乘客对记者表示。

         对此,有合同法律师对记者表示,乘客与航空公司的关系属于合同关系。如果是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如机务原因、员工失职等造成延误的,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另外,“根据今年正式实施《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出现航空延误情况,航空公司应当明确告知乘客具体延误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或可供旅客求证的途径,否则,应认定航空公司举证不能并承担延误赔偿的不利后果。”律师对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即使是天气原因导致航班不能起飞,航空公司也要对乘客出示相关证据,如果只是在机场广播告知,是远远不够的。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9月26日,在第17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发布了《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此项标准是我国物流领域的首个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28日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目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制定完成,即将发布施行。

2025年09月25日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9月15日,为规范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行为,完善运输许可与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15日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三份重要文件,拟对食用植物油、调味品、酒类等五类重点液态食品的道路散装运输实施准入许可与全程联单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制定专项监管规定,旨在严防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食品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8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物流市场规模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9月01日
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低空经济将迎发展“加速度”

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低空经济将迎发展“加速度”

8月18日,正力新能在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上宣布,其研发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成功支撑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正力新能也由此实现航空动力电池的量产交付,助力国内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这一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迈出关键一步,为低空经济发展注

2025年08月20日
三部门联手推进: 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三部门联手推进: 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8月6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5年08月08日
中国冷链物流规模全球占比超20% 供应链竞争力持续提升

中国冷链物流规模全球占比超20% 供应链竞争力持续提升

7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3638亿美元,中国占比超20%,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长,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2025年07月15日
十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明确2027-2035年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

十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明确2027-2035年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

4月25日,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目标,并部署了8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旨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交通运输能源体系。

2025年04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