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调查称网约车并非道路拥堵直接原因

  有关网约车是否造成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争论已久,但始终缺乏科学论证。近日,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闫学东教授课题组,利用滴滴出行大数据,以滴滴订单的平均行程速度为核心指标,分别对北京市域总行程速度、高峰行程速度、局部行程速度、达到重要交通集散地的行程速度、出行距离特性、节假日的交通以及季节性交通等特征和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北京市道路交通运行特征与规律。

  经过大数据分析,北交大课题组发布了《基于滴滴大数据的北京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得出的重要结论为:北京的道路拥堵主要因为出行需求导致,网约车不是造成北京道路拥堵的直接原因。

  滴滴订单上升未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通过对比北京市域日均行程速度与滴滴订单的变化,《报告》发现,滴滴订单大幅上升期间,北京的道路通行速度没有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北京市域2015年的总平均行程速度为26.97千米/小时,早高峰的平均行程速度为26.41千米/小时,晚高峰的平均行程速度为24.92千米/小时。

  《报告》分析,2015年期间,尽管滴滴订单量大幅度上升,达到日均50万单规模,但市域日均行程速度保持平稳震荡,没有下降趋势。在订单量上涨的第一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中旬)以及第二阶段(2015年10月中旬-2016年1月),北京市域日均行程速度平稳震荡,并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

  由此,《报告》认为,滴滴专车、快车的上线加剧北京市道路拥堵状况的说法缺乏实证依据,无法得出快车上线加剧北京交通拥堵的结论。

  滴滴订单不影响交通枢纽通行速度

  考虑到前往火车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行程速度、花费时间,是普通人感知城市道路拥堵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报告》选取了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以及首都机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代表,分别对于达到这四个地点订单的平均行程速度进行重点分析。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报告》发现,对于到达重要交通集散地的订单,滴滴的订单量并不会影响其行程速度,影响其行程速度的核心因素为每日到达该集散地的交通出行需求。《报告》分析,衡量到达重点交通集散地行程速度(或拥堵程度)的首要因素为到达该交通集散地的出行需求,若出行需求无变化,滴滴订单量的增长幅度与行程速度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性。

  报告显示出行需求增长导致道路拥堵

  如果网约车没有加剧北京的道路拥堵,那么,北京人长期感受强烈的道路拥堵,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报告》通过研究北京轨道交通(地铁)日均客流量与滴滴的日订单量变化发现,北京地铁出行人群出现明显增长的时候,滴滴的订单也会同步增加,地铁出行量减少,滴滴订单也趋向于下降。另一方面,地铁日均客流量与北京道路日均行程速度呈强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城市总体出行需求量增加时,道路运行速度会因此变得缓慢。

  《报告》认为,北京市日均出行需求在2016年的稳定增长,可能是导致北京市域局部区域行程速度下降的关键原因。

  “互联网+共享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治理大城市的“拥堵病”?《报告》认为,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是有限路面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全域私家车出行需求的问题,在“治堵”上应该充分发挥网约车公共交通服务效能。

  本次课题研究员闫学东教授认为,网约出租车的核心运营模式是“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具有四个特点可以有效帮助大城市“治堵”:以经济规律为杠杆,调节交通市场供需关系;以信息对称为核心,供给匹配需求;以大数据为手段,实现运营过程的全监控;以共享交通为模式,盘活私家车运力资源存量。

  《报告》认为,“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辆运用、先进公共交通技术运用必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核心技术。“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正是组织这些先进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和交通技术的核心组织框架。

  闫学东教授认为,未来即使所有个体出行车辆全部实现无人驾驶,仍将占据路面资源,唯有实现个体出行车辆共享才能发挥资源节约、一体服务、提升效率的效益。目前的网约出租车的运营模式正是“互联网+共享经济+共享交通”模式先驱性实践。

  对于目前引发社会热议的各地网约车细则,闫学东教授则建议,各地在制订网约车管理细则的过程中可更加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网约车运营时段的公共交通属性管理;监督网约车司机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管理(如恶劣天气是否出车,是否存在宰客行为);实现网约车与大众公交一体服务管理(与大运输量公交接驳);关注网约车是否充分节能环保(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