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航空产业迈入升级期 万亿市场待开拓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包括大型运输机、先进无人机、先进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个国产重点航空产品悉数亮相。

  业内人士表示,新型产品陆续推出,意味着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将得到加速应用,这将使我国航空产业链日益完善,航空产业有望顺利迈入升级期。多份权威报告预测,未来我国航空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会成为新的产业机遇。

  产业迈入升级期

  今年年中刚刚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也在本届航展上亮相,并展出了涡扇、涡轴等航空发动机,以及燃汽轮机实物与模型等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

  随着中国航发的正式组建,航空发动机专项行动也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航空发动机在业内被称为“飞机心脏”,一旦相关技术取得突破,将对包括大飞机制造在内的航空产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业内普遍认为,C919的生产和下线,以及重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将成为我国航空产业整体升级的开端。公开信息显示,C919迄今为止共接到来自21个买家的517架次订单。根据中国商飞的预测,C919预计至少可销售2000架以上,按照每架5000万美元测算,C919的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美元(约合650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激发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C919的研制对促进航空产业整体征集效果明显。目前,国内共有242家大中型企业参与C919客机的制造,其中,中航工业所属的7家企业为机体结构供应商,宝钢集团、中铝集团等16家企业为材料供应商,另外还有51家标准件供应商,以及大量产业链企业参与其中。随着C919的大规模交付和后续机型的研发,相关的金属材料、冶金加工、数控机床、动力控制等领域的众多企业也将不断进入到航空产业集群中。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先后公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期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等重要产业促进政策,国家层面以政策促产业发展的意图不言自明。

  此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技术领域路线图》,已将航空产业列入未来中长期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据悉,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也对航空产业做出整体部署。

  万亿市场规模待分享

  伴随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多领域、多层次的巨大需求也使航空产业逐渐成长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的全新市场机遇。

  到2015年年底,我国年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32次,10年增长了167%。据波音民机集团中国市场执行总监霍达仁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运输航空市场还需要7000多架飞机,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场。

  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由于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同样不容小觑。以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从2011-2015年,其在全球的无人机销售额增加了近100倍,占全球的份额约为70%。据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海关消费级无人机出口额高达30.9亿元,2016年仍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随着农业植保、安防、电力巡检等无人机应用日渐成熟,相关的细分市场需求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324架,总作业面积达1152.8万亩次,同比分别增长234%和170.6%。全国第三大农业无人机生产商陕西天翼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冬华介绍说,我国农业无人机市场2013年下半年启动,2014年铺开,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全国即使现有10万架都无法让市场饱和。

  目前,多个城市和地区已加紧布局航空产业,上海、镇江、常州、嘉兴、合肥等多个长三角城市均制定了以配套生产C919大飞机为基础的航空产业发展计划,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航空产业园区,引进了多家配套生产企业。西安、天津等城市则将航空产业列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并给予了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

  在国内企业厉兵秣马的同时,国外航空巨头同样紧盯国内这块大蛋糕。事实上,自从我国正式启动大飞机项目,波音、空客就推出了针对C919大型客机的同类新机型,空客研发的新一代空客320,波音的新一代波音737,与C919飞机的市场定位几乎重合。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干线客机的制造商只有中国商飞一家,其制造的C919大型客机虽然去年在上海总装下线,但目前仍在研制过程中。这意味着在相当长时间内,C919都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就给波音和空客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产业发展冷热不均存隐忧

  本届航展期间,也有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冷热不均,这可能成为未来整个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称,和大飞机、无人机领域的“热”相比,发展潜力巨大的通用航空领域,却长期“遇冷”,相应的通用航空飞机制造、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等仍是叫好不叫座。目前全球有各类通用航空飞机机型1000多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有20多种。在本届航展上,上海第一架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通用飞机GA20,吸引了中外观众的目光,但市场前景还有待观望。而对于目前各地都在规划建设的通用航空机场,一位通航机场的总经理坦言,很多人对通航热情很高,但真正进入后就会发现比较难。

  长期从事通用航空领域培训、体验飞行、维修等业务的低空飞行俱乐部创始人梦杨表示,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潜力非常大,在俱乐部经营过程中热衷于私人飞行、飞行培训的需求非常多,不论是商务、农业、运输等,未来微型飞机的市场空间和需求都将越来越大。但之前由于空域等原因,通用航空市场的拓展空间有限,而近期几个重要的通航领域文件的发布将对通用航空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关键的航空技术和产品方面,我国整个产业还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以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为例,我国自主研制的发动机必须在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噪声污染排放等方面全面满足用户要求,才能参与市场竞争。但客观地讲,国内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刚刚起步,支持发动机研制的工业整体水平正在制约其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在基础的研发和制造领域进行大量投入,但据专家介绍,这些领域由于难以在短时间内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因此长时间乏人问津。

  航空材料领域同样面临类似的尴尬。例如,碳纤维材料是重要的航空材料,但我国的碳纤维研发和生产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高性能的碳纤维产品没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这造成了新舟、C919等飞机碳纤维使用比例偏低,仅相当于空客、波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大大影响了市场对国产飞机性能的评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直升机产业加速迈向应用新阶段 AG600“鲲龙”领衔低空经济布局

我国直升机产业加速迈向应用新阶段 AG600“鲲龙”领衔低空经济布局

11月13日,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以一场震撼的投水表演成为焦点。12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形成覆盖4000平方米的巨型水幕,展示了其在森林灭火领域的强大应用潜力。这一精彩场景,正是我国直升机及通用航空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实战应用的重要缩影。

2025年11月14日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新规11月施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新规11月施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10月17日,为深化油气市场化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部门规章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21日
中国牵头启动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牵头启动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10月11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由中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网络安全标准组织成功立项。此举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聚焦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的隐私与安全保护国际标准正式进入制定阶段,对全球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5年10月14日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9月26日,在第17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发布了《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此项标准是我国物流领域的首个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28日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目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制定完成,即将发布施行。

2025年09月25日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9月15日,为规范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行为,完善运输许可与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15日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三份重要文件,拟对食用植物油、调味品、酒类等五类重点液态食品的道路散装运输实施准入许可与全程联单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制定专项监管规定,旨在严防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食品

2025年09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