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学者:网约车平台已背离分享经济 为大城市的交通和空气添堵

     分享经济(SharingEconomy)是指将闲置资源分享给他人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并从中获得收益的经济模式。分享的对象是“闲置资源”,分享的本质是“协作互助”,分享的结果是“共利多赢”。它是一个增量游戏,体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享福利愿景。在这个美好的愿景下,通过分享,每个参与人的福利有所改善,既实现了参与人局部的帕累托最优,社会福利也不会因此而减损。在美国,高度发达的私人机动化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分享经济理念鼓励司机将多余的“空位”与他人分享。多人顺路合乘,有助于改变“单人单驾”的用车习惯,对缓解交通拥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也孕育了Uber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的诞生。

  但是,在我国各大城市,随着网约车平台业务的扩展,大量专职司机进入平台,开网约车已成为一种快速生长的非正规就业方式,平台大部分业务偏离了分享经济原本的设计初衷。据某号称“世界最大分享经济平台”今年4月公开的信息,平台司机每天平均接单数可达到30~35单,是传统重资产模式的6~7倍。如果一位平台司机每天接30~35单,按每单运行20分钟计算,那么该司机每天需要工作10~12个小时。这样的全职驾驶工作不再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分享、再利用,而成为一种新型的、吸引非户籍人口就业的快捷方式。显然,网约车平台实际经营状况背离了分享经济的实质内涵,任凭这种就业方式泛滥生长,便会给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管理增加不小的难度。

  此外,网约车平台业务的扩展,也无助于城市交通拥堵的改善。

  平台提供线上信息匹配和服务,这种“轻模式”要产生利润,仍需线下重资产运营给予支撑。为了实现盈利目标,网约车平台的增值服务有赖于平台司机全天候高负荷模式,这与传统出租车行业并无差异。由于城市道路供给有限,大量运营车辆上路经营,加剧了当地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状况。尤其在风投资本运作下,平台采用对司乘两端持续补贴的营销策略,出行的价格机制被扭曲,偏离了价格反映价值的市场规律;更多的私人机动化需求被诱发出来,导致网约车使用频次大幅增加,或会抵消专车合乘所带来的小汽车出行减少效应;网约车供给也被超额激发出来,在城郊接合部公交供给不足的地方,大量非正规就业迅速涌现。

  伴随着网约车的兴起,私人机动化导致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秩序混乱等外部性,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在特大城市,如果放任这种对小汽车的“过度消费”行为,只会抵消多年来机动化管理的效果,亟须新规出台予以合理引导。

  重新回到分享经济的话题上。网约车业务有很多种,包括专车、快车、顺风车等,一些平台也开放给出租车接入,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是分享经济,真正体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精髓呢?

  不可否认,网约车运营产生了拥堵、污染等外部成本,高峰时段加重了城市道路系统负荷,对已有的出租车业态也形成一定冲击,期待“大家都好,满盘皆赢”的结局,实属难事。一个可接受的判别法则,是看分享的过程以零边际社会成本为他人提供出行服务:乘客安全快捷到达目的地,司机得到合理报酬,同时运营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可以通过多种行政、市场和社会机制的联动,而降至最低。这才是社会效益最佳的分享经济。

  简单起见,不妨假设所有的出行者均采用小汽车方式。出行成本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成本(车辆折旧维修、汽油消耗和司机时间等)和外部成本(交通拥堵、尾气排放和事故风险等)两类。按用途又可以分为自(家)用和为他人服务。从为他人提供出行服务(ride-hailing)角度,运营方式有B2C和C2C之分。每增加一趟出行,当小汽车自用时,司机付出边际内部成本,获得出行效用,而当小汽车为他人服务时,司机付出边际内部成本,获得乘客支付的车资。边际外部成本并未纳入乘客和司机的决策要素,且与道路上的小汽车数量(拥挤程度)相关。

  首先,对于顺风车方式(顺路合乘,ride-sharing),自用小汽车的司机付出边际内部成本,获得了出行效用;乘客顺路合乘,并未增加道路上的车辆数目,在没有产生新的边际内部成本的情形下,乘客的出行效用成了增量效益。相比于“单人单驾”,顺路合乘的确减少了一趟小汽车出行,但它的边际外部成本是否减少,究竟是“缓堵”还是“添堵”,恐怕还取决于彼时道路上的车辆总数。其次,对于为他人提供出行服务的B2C或C2C方式,假设司机不巡游而是应需服务,司机需要付出边际内部成本,来产生同样的乘客出行效用。服务替代了乘客的小汽车出行,边际外部成本与之前乘客“单驾”相比没有变化。但考虑市场需求容量有限时,B2C与C2C存在零和博弈,车源利用率此消彼长,甚至出现一方挤占另一方市场,导致后者的收益减少。

  可见,相对网约车运营的其他业务,顺风车(顺路合乘)是一种边际内部成本为零、社会效益增加的分享经济方式。至于是否达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最终目标,还取决于交通系统的拥挤程度。

  在分享经济中,如果政策目标是缓解拥堵,地方政府可以站在全局高度,根据交通和环境状况,进行机动车总量调控。当前,即使对小汽车长期限购,特大城市交通负荷早已在高位运行,道路上每新增一辆小汽车,其边际外部成本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在多种因素诱发下,引起交通系统的崩溃。10月21日周五晚高峰,雨天加49限号等几个因素叠加,引发了北京的交通大拥堵,就是一个应景的例子。此外,在资本回收压力和盈利动机驱使下,更不可小觑网约车“新业态”野蛮生长,对城市规划、人口管理、就业安置及保障乃至公共服务供给,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