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极航运业务迎来发展机会

  导读:北极航运业务迎来发展机会,仅仅想要减轻 事故的结果是不可取的。为了将北极地区的风险减低到和其他地区相同,我们需要控制的是事故发生的几率。”Eriksen说。在该项目的第四阶段,其他国家 的专家,如荷兰的、美国的,也参与到了工作之中。在报告发布之后,北极国家决定要互相分享这些经验,并组织了相应的论坛来加以推动。

  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中国的航运、造船和石油天然气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挪威船级社石油和天然气总裁RemiEriksen表示。
  最新的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是世界其余地区的两倍,预计在未来十几年,北极将会出现无冰的夏天。随着海冰融化,北极航道将可以在夏天通船。目前跨北极地区航道主要有3条——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
  从目前冰块融化的情况来看,东北航道每年可以从7月底开始航行4个月,而中央航道则从8月底开始开放,持续1个月左右,杨惠根说。科考实践也证明,北极航道开放的时间也比以往要长许多。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北极航道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
  通过使用北极航道,航运企业可以将欧亚之间的航运时间减少1/3,这将大大减少航运企业的燃料成本。然而北极地区险恶的自然条件,如极端低温,大雾,设备严重结冻,意味着航运企业必须加大船舶的投资。“使用北极航道的船舶必须对船身进行加固,同时对推动系统进行调整,”Eriksen表示,“这对于中国造船企业都是未来的商机。”
  北极航道确实引起了航运企业的兴趣,但是目前为止,这些企业还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欧亚贸易上运量最大的丹麦马士基航运表示,目前它们对于北极航道没有发现任何“直接的商业可行性”。但其同时说明,公司会“紧密观察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航运企业之中,目前只有中远集团表现出了对北极航道的兴趣。2012年9月,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拜访冰岛,希望加强北极航道的合作。在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后,消息人士透露:“2013年夏天中远集团将会在北极航道进行试航。”
  另一方面,中国造船企业也在密切观察市场动向。中船重工表示,目前破冰船以及加固货船的订单还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但我们在设计和建造设备上已经做好准备。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马上就可以开始建造。”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也被认为将会得益于北极冰层的融化。地理勘探认为,北极地区蕴含着全世界20%未开采的碳氢化合物资源。其中84%被认为是储藏于水深500米以内的离岸地区。然而根据挪威船级社的数据统计,目前北极地区十几处油气工程中,没有一处有中国企业参与,但中国正准备迎头赶上。借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莫斯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北极合作开发签订了协议。
  “中国的石油公司还有机会参与北极的开发,”Eriksen说,“尽管中国石油公司没有高纬度和在北极地区作业的经验,但是它们大多资金雄厚,有能力寻找任何一个合作伙伴,以及投资关键的技术。”
  中国企业寻求合作伙伴的需求也将推动北极国家的企业加强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或许就是一个例子,据市场人士透露,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中国发展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发展,北极开发或许会成为一个契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有很先进的技术和北极开发的经验,现在很多中国石油企业都会考虑与其合作”该市场人士表示。
  尽管石油企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个很残酷的事实还是无法改变:在短期内,北极地区的油田不值得开发。市场的需求是问题之一: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或许会增长,而发达国家的需求则不然。同时,其他的替代性能源,如生物燃料等等,也会对石油价格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北极开采的风险也很高。一旦出现事故,比如石油泄漏,以现有的技术很难迅速对事故进行控制,从而对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不断加强的环境政策,则会从另一方面推高石油企业的运营费用。
  即便如此,石油企业也不会停止它们的步伐。目前世界上较大的几个石油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和挪威石油,都在美国境内的北极地区取得了开采资格。于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如何能够可持续的进行北极开发。
  Eriksen对此表示:“由于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种种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现有技术(安全和风险控制)标准。”挪威船级社已经花费四年时间,与俄罗斯的专家合作,完成了一个叫作“巴伦支2020”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制定于巴伦支海区域(同时靠近挪威和俄罗斯两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田的运营开发标准。“由于北极的种种挑战,仅仅想要减轻事故的结果是不可取的。为了将北极地区的风险减低到和其他地区相同,我们需要控制的是事故发生的几率。”Eriksen说。在该项目的第四阶段,其他国家的专家,如荷兰的、美国的,也参与到了工作之中。在报告发布之后,北极国家决定要互相分享这些经验,并组织了相应的论坛来加以推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出北极开发步伐,“我们希望今后会有很多企业与我们合作。”Eriksen如此说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