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7月港口运输生产重现高增长

       内容提示:7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高位运行,并创下今年以来次高水平,与上月相比增加了1418万吨,增幅为1.9%,同比增速也重返两位数,较上个月加快了6.7个百分点,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扭转了前3个月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形势好于预期。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但我国经济依然稳步增长,数据显示,7月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消费、投资、外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此利好,7月份,港口运输生产高位运行,增速较上个月明显加快。

       增速重返两位数货物吞吐量创今年以来次高

       7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7亿吨,同比增长14%,1至7月份累计完成51.9亿吨,同比增长13.4%。其中7月沿海港口完成5.2亿吨,内河港口完成2.5亿吨。

       7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高位运行,并创下今年以来次高水平,与上月相比增加了1418万吨,增幅为1.9%,同比增速也重返两位数,较上个月加快了6.7个百分点,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扭转了前3个月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形势好于预期。当月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除了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外,还受益于季节性需求旺盛,特别是大宗商品及集装箱需求增长较快。与上月内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双双下滑相反,7月份两者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环比来看,外贸货物吞吐量表现更为突出,较上月增加了1236万吨,几乎占到了整个增量的九成,是推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迎峰度夏”期间,占货物吞吐量比重最大的煤炭需求旺盛,沿海煤炭发运量同比增长两成,对货物吞吐量贡献较大。由于基数较低,预计接下来的两个月,港口货物吞吐量有可能下滑。

       7月份,大部分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秦皇岛、天津、烟台、日照、连云港、宁波—舟山、湛江、北部湾、南京等港口增速均超过15%,而营口、唐山、厦门等港口增速均保持在20%左右。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590万吨,增幅高达23.6%,创该港历史最好水平,对港口货物吞吐量贡献较大。

       外贸超预期增长内贸增长相对逊色

       7月份,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4亿吨,同比增长14.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2亿吨,内河港口完成2000万吨。

       7月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超预期增长,增速较上月扩大了9.3个点,数量和增幅均为今年以来次高水平,仅次于元月份。

       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加快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较大关系,同时外贸需求有所升温,个别大宗商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近两个月来,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振荡,人民币加速升值,为我国部分商品进口创造了条件。据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5455万吨,创4个月以来新高,较上个月多进口346万吨,环比增长了6.8%,同比增长6.5%,呈现双增长态势。六、七月份我国粗钢产量高位运行,日均粗钢产量维持在195万吨以上,钢铁产量高位运行,为进口铁矿石稳步增长提供了支撑,但港口的库存依然高企,8月5日全国港口铁矿石库存9535万吨。7月份,进口原油1943万吨,较上月多进口27万吨,同比增长2.3%,为9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油品价格依然高企,影响下游消费,再加上炼油厂利用夏季对设备进行维护,采购量减少。7月份进口大豆535万吨,较上月多进口105万吨,环比大增24.4%,是当月增长最快的货类。

       与外贸货物吞吐量相比,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长相对逊色,虽然同比增长依然较快,但由于基数原因,仅比上月多运了100多万吨,环比仅增长0.3%,增幅低于预期。

       7月份,部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快速增长。其中日照、上海、厦门、苏州等港口增速均超过15%,而宁波—舟山、唐山等港口增速更是超过25%,对外贸货物吞吐量贡献较大。

       旺季来临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7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41万TEU,同比增长12.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294万TEU,内河港口完成147万TEU。

       尽管欧美债务危机进一步加深,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给全球经济复苏以及贸易增长抹上阴影,也给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带来了变数。但海关总署公布的7月份外贸数据却意外地好于预期。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5%。其中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4%,进口同比增长22.9%,也高于上月以及市场预期。受外贸大幅增长利好,7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创历史新高,增速较上月加快了1.2个百分点,扭转了前三个月增速连续下滑的尴尬局面,集装箱旺季迹象隐约显现。不过能否继续维持向好态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为目前全球经济正处激烈动荡之中。

  7月份,一些主要集装箱港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大连、营口、苏州等港口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广州港一改前期增速缓慢的局面,当月增速高达22%;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90万TEU,同比增长12.8%,并向300万TEU关口逼近。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9月26日,在第17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发布了《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此项标准是我国物流领域的首个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28日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目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制定完成,即将发布施行。

2025年09月25日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9月15日,为规范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行为,完善运输许可与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15日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三份重要文件,拟对食用植物油、调味品、酒类等五类重点液态食品的道路散装运输实施准入许可与全程联单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制定专项监管规定,旨在严防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食品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8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物流市场规模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9月01日
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低空经济将迎发展“加速度”

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低空经济将迎发展“加速度”

8月18日,正力新能在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上宣布,其研发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成功支撑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正力新能也由此实现航空动力电池的量产交付,助力国内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这一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迈出关键一步,为低空经济发展注

2025年08月20日
三部门联手推进: 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三部门联手推进: 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8月6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5年08月08日
中国冷链物流规模全球占比超20% 供应链竞争力持续提升

中国冷链物流规模全球占比超20% 供应链竞争力持续提升

7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3638亿美元,中国占比超20%,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长,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2025年07月15日
十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明确2027-2035年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

十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明确2027-2035年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

4月25日,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目标,并部署了8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旨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交通运输能源体系。

2025年04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