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
去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沿江经济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85亿吨,同比增长22.3%,是“十一五”期间增长最快的一年。
从货类构成看:煤炭所占比例最大,为22.5%;金属矿石居第二位,为21.5%;矿建材料居第三,为13.8%;钢铁居第四位,为7.6%;水泥第五位,为5.8%;石油、天然气及制品第六位,占5.5%。
从区段分布看:上游区段完成11373.6万吨,占8.2%;中游区段完成13455.1万吨,占9.7%;下游区段完成113651。万吨,占82.1%。与2009年相比,四川、重庆、湖南、江苏所占比例上升,江苏、重庆上升幅度较大;湖北、江西、安徽所占比例下降,安徽下降幅度较大。
去年,长江干线亿吨大港比2009年增加1个,达到5个,全部为江苏省内港口。其中,镇江港首次跻身亿吨大港行列。
外贸吞吐量再创新高,出口增幅远超进口
受外贸形势向好的影响,去年长江干线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完成1.69亿吨,同比增长16.5%。其中,出口4591.5万吨,同比增长44.1%,占外贸货物吞吐量的27.2%;进口12285万吨,同比增长8.7%,占外贸货物吞吐量的72.8%。
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内贸成增长主因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08.3万TEU,同比增长26.2%。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60.0万TEU,同比增长19.4%,占总量的39.6%;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48.3万TEU,同比增长31.2%,占总量的60.4%。
集装箱运输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制成品及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大,货物运输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适箱货源比重不断上升。二是中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其中产成品、高新技术产品、特种原材料及成套设备进出口明显增加,外贸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集装箱运输增势强劲。
大宗货物普遍增长,部分货类增幅放缓
煤炭吞吐量大幅攀升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3.11亿吨,同比增长37.3%。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建设迅速恢复,全社会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导致煤炭需求大增。二是气候因素。1—2月,受寒潮降雪天气影响,工业和取暖用电增加,沿江各大电厂用煤告急,长江港口抢运电煤;3—4月,西南地区受干旱影响,水力发电不足,火力发电需求大幅增加,带动港口电煤运量增加。三是沿江新增一批火力发电厂陆续投入生产。九江华能井冈山电厂、华能南通电厂三期、荆州热电厂等火力发电厂相继投产开工,电煤需求增加明显。四是部分地区电煤运输方式发生改变,如受列车调配紧张影响,铜陵国电电厂新建一个煤炭专用码头,电煤运输由铁转水,北方煤炭海进江。五是沿江一些地区新建一批储煤中心。芜湖、九江等地建成煤炭储配中心,有效发挥储煤、配煤和低成本的水运优势。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煤价开始恢复性上涨,至去年年初,已经涨到了2008年初的水平。去年4—5月以及9月下旬—11月底,又出现了两轮上涨的行情。迫于煤价不断上涨的压力,不少沿江电力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煤炭,南通、镇江等港口中转的海进江煤炭数量大幅增加。目前,长江干线煤炭运输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海进江和大运河煤炭份额逐步扩大,“三口一枝”港口煤炭发运量所占比重逐步减少。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保持增长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完成7630.7万吨,同比增长14.7%。
铁矿石吞吐量增幅放缓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地区。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攀升,而江海直达运输中转成本减少,越来越多沿江钢铁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国内,进口铁矿石数量增幅明显放缓。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2.98亿吨,同比增长19.6%,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
钢铁吞吐量增幅放缓
2010-2015年中国港口码头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钢铁吞吐量完成1.06亿吨,同比增长7.6%。钢铁运输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几大钢厂直接或间接上调钢材价格,导致需求增幅放缓。
矿建材料吞吐量增速较快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矿建材料吞吐量完成1.90亿吨,同比增长13.2%,显示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增速仍较快。
水泥吞吐量保持增长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水泥吞吐量完成8075.0万吨,同比增长13.2%。
非金属矿石吞吐量大幅增长 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非金属矿石吞吐量完成6162.6万吨,同比增长24.5%。主要原因是,一批新增项目投产生产,原材料需求增加。如:华新水泥股份公司今年新增了混凝土生产作业线,华新生产水泥的配料矿渣也由原来的铁路运输改为水运,矿建材料运输需求大幅增长。
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持续增长
随着沿江各地化工园区建设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化工原料及制品运输量进一步增加。去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完成5684.1万吨,同比增长19.2%。
旅客发运量持续下滑
受沪渝高速公路贯通等陆上交通因素影响,长江干线旅客发运量总体继续下滑。去年,川江规模以上港口旅客发运量完成330.3万人次,同比下降19.0%。“十一”黄金期,长江干线上游主要港口共发送旅客68547人次,同比下降24.9%。
三峡过坝运输量再创新高
三峡船闸主要运行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去年,三峡船闸运行0.94万闸次,同比增长16.4%;通过船舶5.8万艘次,同比增长12.5%;通过货物7880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上行3599万吨,同比增长23.2%,下行4281万吨,同比增长35.1%;通过集装箱42.9万TEU,同比增长10.9%;翻坝运转26.1万车次,同比下降31.6%。三峡过坝货运量合计8794万吨,同比增长18.4%。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