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融资困境重创民营船企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金融机构与船东、船厂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变。一方面船东订船需要资金,而银行方面已经开始从紧对船东的风险检查,对船东的信贷难度提高,导致近期欧洲航运界停止新签合同,甚至出现撤单。另一方面,国内众多中小船厂的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现在对造船业的信贷风险评估也比以往大大增强,已经停止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新项目放贷。产业链两头的融资困难,让造船业面临巨大压力。但危机挤掉行业泡沫,同样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金融海啸所引发的滔天巨浪,令深融国际大分工的中国造船业率先感受到了寒意。被行业视为衡量造船业景气周期重要指标之一的新接订单量,今年以来大幅下滑。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的数据,2008年1月-9月中国新签订单数量同比下降34.2%,总体跌幅大于全球27.3%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1-8月份全球累计共有94艘新船订单被撤,主要集中于亚洲地区,其中,韩国43艘、中国为21艘。“在目前全球经济下滑之际,全球新船撤单量还有可能恶化,必须给予关注。”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包张静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除了撤单量增加的风险,接不到新订单是目前许多船厂面临的严重问题。记者联系了苏浙地区一些中小船厂,面对关于船厂2010年之后的新订单情况,大都不愿作答。而中国造船行业龙头企业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在2008年9月份之后公布的新接订单中,中国船舶除长兴岛签订两艘11.5万DWT散货船2011年交付外,外高桥基地与澄西基地都没有新的订单,广船国际的龙穴基地9月至今也没有新的订单进账。对此,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也公开指出,中国主要造船企业的订单大多签至2010年,但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欧洲航运界已停止新签合同,中国造船厂已很难承揽到2011年以后的欧洲订单。

  融资吃紧

  除了订单的减少与撤消带来的隐患,让广大船厂感到更直接的问题是融资压力。相比其他行业,造船业对资金的需求特别巨大。造一艘船少则需要数千万美元,多则数亿、数十亿美元,船企在长达1年至3年的造船周期中需要巨量的资金。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新龙指出,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船舶工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但由于自身资信限制,新兴民营船企获得银行巨额融资的可能性很小。“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金融机构与船东、船厂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变。”包张静向记者介绍,一方面船东订船需要资金,而银行方面已经开始从紧对船东的风险检查,对船东的信贷难度提高,导致近期欧洲航运界停止新签合同,甚至出现撤单。另一方面,国内除中国船舶集团拥有直接融资平台,众多中小船厂的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现在对造船业的信贷风险评估也比以往大大增强,已经停止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新项目放贷。产业链两头的融资困难,让造船业面临巨大压力。那些市场承受能力和融资能力都不大的中小企业,许多将面临破产倒闭。但危机挤掉行业泡沫,还是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船市拐点渐现

  随着订单与融资的日益吃紧,持续繁荣多年的中国造船业,似乎在金融海啸中即将迎来衰退的拐点。“相比去年各项指标都创出历史新高的现象,今年增速放缓的情况很明显。随着新船订单的持续下降,拐点已经来临。”群益证券行业分析师顾佳浩对此表示。

  “其实即使没有金融危机,造船业自身也已面临下调压力。始于2003年、长达4年多的造船业景气周期让大量民营资本蜂拥进造船业,造船能力的盲目扩张,已使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隐患。随着中国造船业进入发展拐点,加之金融危机的不利外部环境,无疑加速了造船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包张静认为,“2008年上半年市场表现还很强势,第三季度开始市场明显回落,目前情况来看,行业的下调幅度会比原先预期的更深。2009年预计比2008年更加回落,2010年左右市场会迎来阶段性波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新规11月施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新规11月施行 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10月17日,为深化油气市场化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重要部门规章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2025年10月21日
中国牵头启动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牵头启动全球首个智能出行隐私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10月11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由中国牵头提出的《智能出行服务安全与隐私》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网络安全标准组织成功立项。此举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聚焦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的隐私与安全保护国际标准正式进入制定阶段,对全球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5年10月14日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国内首个物流数字化国标正式发布 于2026年3月1日实施

9月26日,在第17届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正式发布了《物流企业数字化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此项标准是我国物流领域的首个企业数字化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2025年09月28日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交通运输部将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大模型

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目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已制定完成,即将发布施行。

2025年09月25日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五品类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将迎新规:实行许可与联单管理

9月15日,为规范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行为,完善运输许可与监管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15日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三份重要文件,拟对食用植物油、调味品、酒类等五类重点液态食品的道路散装运输实施准入许可与全程联单管理制度。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制定专项监管规定,旨在严防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食品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无人物流”技术正加快推广应用

8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物流市场规模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9月01日
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低空经济将迎发展“加速度”

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按下“加速键 低空经济将迎发展“加速度”

8月18日,正力新能在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上宣布,其研发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成功支撑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正力新能也由此实现航空动力电池的量产交付,助力国内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这一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电动航空商业化运营迈出关键一步,为低空经济发展注

2025年08月20日
三部门联手推进: 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三部门联手推进: 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8月6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