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迎接船舶工业又一个春天

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形成巨大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大幅动荡,代表国际航运价格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5月份的11793点跌至不足千点。国际航运市场的“寒意”,已经传导到了造船市场,今年四季度以来,随着运价大幅下跌,信贷紧缩,造船市场进入有价无市“真空”状态,新船订单几乎停滞,部分船东开始撤单。从各方面情况看,未来两年,新船需求有可能出现急剧下降的局面,新船价格也将面临很大的下调压力,市场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船舶工业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我们面临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形势,但我国船舶工业继续实现又好又快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我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中船集团公司为例,在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预计今年集团公司造船完工将超过800万吨,继续位列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实现利润将超过100亿元,手持订单超过5500万吨,生产任务排到2012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优于日韩各大造船集团。

  二是世界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潜力巨大。从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形势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造船业的综合优势不断凸显,世界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还在加快。

  三是国际造船市场的有效需求依然存在。正如温总理在视察造船企业时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整个世界有贸易,就会有造船业,有人员往来,就会有造船业”。

  四是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既要充分考虑到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形成的巨大冲击。同时也要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早谋划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在应对危机中求得船舶工业新的更大的发展。

积极应对挑战,为“春天”的到来早做准备

  信心不是空洞的口号。信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和未来发展的科学分析上,必须建立在强化管理、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提高我国船舶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上。

  一是积极开拓市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充足的订单是我们安全“过冬”,迎接“春天”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我们要积极主动开展市场营销,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继续实施老船东、大船东、好船东策略,确保安全接单、安全交船;要采取灵活的市场营销手段,在抓大市场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小市场;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实施,重点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不断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提高竞争能力的最好“防寒服”。要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现金消费支出,收紧管好钱袋子;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重点流程、关键环节降本增效工作,进一步降低可控费用支出;继续向日韩先进造船企业看齐,大力开展对标管理,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凸显我国船舶工业竞争优势,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船型开发,大力推进“船舶精品工程”,努力推出更加贴近船东需求的先进船型、精品船型;要超前安排和部署对我国船舶工业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前期跟踪和预研,引领市场需求;要加强现代造船技术和基础技术研究,提高造船效率。

  四是谋划更长远的发展。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联系到船舶工业实际,纵观百年造船史,在市场低潮阶段,也往往是后起造船国家赶超先行国家,改变世界造船格局的独特机遇期。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善于看到和抓住市场低潮时的有利因素,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好能力储备。特别是要努力推进我国船舶工业布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加快华南地区船舶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要以LNG船、海洋工程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目标,拓展业务领域,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重点加强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抓住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面对外部形势的复杂变化,我们既要充分估计船舶工业未来几年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自立自强,多管齐下,有效应对。我们坚信,我国船舶工业一定能够不断克服和战胜当前的困难,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