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WTO裁定将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什么

不久前,针对中国政府《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管理办法》规定的对价值超
过60%的汽车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WTO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
对这一裁决,尽管中国汽车业有足够力量从容应对,但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小
看。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进一步降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二是WTO
裁决如果生效,境内外独资汽车零部件会形成更强大的阵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势
必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加入WTO前后,中国汽车界曾响起“狼来了”的一片惊叫声。现在真的到了与
“狼”“短兵相接”之时,中国汽车业能有多少底气?

  不久前,针对中国政府《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管理办法》规定的对价值超
过60%的汽车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WTO首次裁定中国违反贸易规则。
对这一裁决,中国汽车业自然有足够力量从容应对,然而,这一不利裁决对中国汽车
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绝对不可小看。

  裁决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将进一步降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

  自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后,中国汽车工业就一直在艰难地走出CK
D(来件组装)阴影。CKD的强心针效力曾给落后世界半个世纪的中国汽车业带来
大步跨跃,带来丰厚的利润及税收,然而其背后潜藏的危险也显而易见:来件组装方
式会从根本上窒息中国汽车工业自我发展的生命力。为了不为CKD所困,中国汽车
走了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国产化之路,为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发展奠定着基
础。然而在近年新一轮合资热潮中,为短期获取利益,CKD在宽容环境中又卷土重
来。对许多合资企业外方来说,靠进口零部件获取的利润,已远远超过从汽车合资企
业获得的利润。近年一些合资企业利润下降,就是因为大量利润在配套环节就已流入
外资口袋。

  不利中国的裁决生效后,对尚无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合资企业来说,其利益将进
一步被外资控制,技术壁垒将更高,中国汽车企业将进一步沦为外资的组装工厂。中
国合资企业豪华车的国产化本来就被外资层层设卡,高昂的CKD费用让中方几乎无
利可图,如果未来CKD组装堂皇而入,中国豪华汽车生产技术更将被外资垄断,国
产高档车前景更加渺茫。有专家预言,如果不利裁决生效,中国豪华车市场极可能全
部为国外品牌垄断。甚至,某些中档车在利益趋动下也可能回归CKD。

  随着中国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当CKD的综合成本接近进口车时,
跨国公司还可能以进口车竞争同一品牌合资国产车。依靠品牌价值的坚挺,跨国公司
完全能找到成本更低的地点及方式生产汽车。当年北京奔驰CKD出师不利,就是因
为竞争不过奔驰原生品牌。最近进口马自达3堂而皇之地挤占国产马3的市场,更显
出合资国产车明显的品牌劣势。同一品牌之下,“原装进口”对国产合资车的杀伤力
绝不可小视。

  即使是相信国产车质量的中国消费群体,也难摆脱中国市场对“原装进口”根深
蒂固的崇拜。对高含金量的品牌而言,“原装崇拜”从关键零部件延伸于原装品牌不
过是一步之遥。对中国不少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来说,宁愿多花几万元买进口的奔驰
、宝马而非国产的奔驰、宝马。品牌原生血缘决定其含金量,因而,合资国产车早在
制造时就已注定其“出身”的劣势。

  当中国组装汽车的成本优势被资源费用上升快速摊薄,直接进口就会成为对外资
更有利的选择。目前中国汽车销售网络已多被外资掌握,在4S店中以进口车取代合
资国产车,成为顺理成章又轻而易举之事。出现不利裁决后,面对这一非常可能的发
展趋势,中国汽车业有充分应对的准备吗?

  另一方面,这一不利裁决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影响则更直接。因为当CKD件
只缴纳10%而不是25%的关税时,中国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势必进一步被边缘化
。就目前情况而言,外资已占据中国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达80%以上。其中汽车电
子和发动机等高技术零部件领域,外资已占据其中高达90%的市场份额,汽车电子
产品几乎全部被外资占据。轿车轮胎70%市场为外资占据。高端轴承产品、汽车模
具高端产品、OBD产品、变速器等,都存在类似被外资垄断的状况。

  强大的外资零部件阵营,让艰难建立的国产化体系也经受着严峻考验。即使作为
国产化的典范上海大众,目前其国产化共同体中一些零部件企业也都面临被弱化的危
险,其中合资企业的外资有不少都在计划增加股比或独资建厂。理由很简单,只有独
资才能保护核心技术,才能在中国获取更多利润。据悉,目前我国合资零部件企业中
技术主管部门都掌控于外资手中。作为国产车强大基础的国产化零部件合资企业,再
不是国产化的强大基础,而正在变得脆弱。WTO裁决如果生效,境内外独资汽车零
部件会形成更强大的阵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准备好如何应对吗?

  如此看来,面对WTO裁决,绝不可盲目轻视与乐观,而应当充分正视这一严峻
的挑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2月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恢复稳定态势 3月电商物流指数或将迎来回升

3月6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2025年2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08.9点,较上月回落0.3点。分项指数中,库存周转率指数、实载率指数有所上升,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履约率指数、人员指数、满意率指数、物流时效指数和成本指数有所下降。

2025年03月14日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三部门多举措促进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 航空口岸通关将愈发便利化

2月26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强化主要航空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提高特殊货物通关效率、提高航空口岸场站操作效率、支持航空口岸深入开展多式联运、加快空运跨境电商发展等措施。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无疑将较大限度利好我国航空物流与

2025年02月28日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2024年12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其各车型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同比有所增长

1月4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上月回升1.3%,比上年同期回升1.86%。在企业较好预期拉动下,市场供需呈现同步增长,12月当月指数达到年内最高水平。

2025年01月13日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2024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 2025年铁路领域设备更新将持续推进

12月26日,中国国家铁路局召开的2025年全国铁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到,预计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3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左右。

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2024年11月我国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

11月份,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明显扩张,多项货运指标创历史新高,凸显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向好。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同比增长5.5%;日均装车超19.4万车,创历史新高。重点物资运量全面增长。

2024年12月26日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2024年11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加1.3亿人次 增长5.2%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13条,运营里程10522.1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0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减少0.6亿人次,降低2.2%,同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5.2%;进站量16.2亿人次。

2024年12月10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需求稳步增长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

11月2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总体需求稳步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5%,比第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冷链物流总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三季度增长3.7%,比二季度加

2024年11月29日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LNG海运需求强劲下中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成功交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大船厂共交付LNG运输船41艘、570.7万立方米。延后看,全球LNG运输船手持订单交付计划中,新船交付主要集中在2024—2026年,最晚交付计划也已排至2029年。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