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跟风,侯鸿亮有非常深刻的体会。2015年,由他担任制片人的谍战剧《伪装者》播出后大受欢迎,市面上一下子涌现出20多部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却大多粗制滥造,无法经受市场的考验。在他看来,什么题材的剧火了,就跟风拍什么,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谈及即将在今年底开播的创业题材剧《大江大河》,侯鸿亮直言:“改革开放40年了,但是我们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性的电视剧作品来表现中国的现状,其实这是我们最该表现的。”
这几年,随着资本的大量注入,不少国产电视剧产业从业者一直信奉一条“金律”:有了钱,有了流量演员,有了IP,就可以拍一部戏。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现状,即进入影视行业的门槛很低。而近两年类似《孤芳不自赏》这样的“IP剧”最后沦为“挨批剧”,已经证明了上述“金律”是走不通的。正如参加论坛的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院院长尹鸿所说:“优质的剧一定不会被这个社会辜负,但过于粗制滥造,缺乏基本的文化自觉,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危机,这个形势已经非常明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电视剧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
精品化已经成为整个电视剧行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唯一途径,演员有演技是精品化的标配。参加论坛的演员陈数前段时间因为在电视剧《和平饭店》中的优秀表演,受到观众好评,近期更有观众“钦点”她出演一部为中年演技派女演员打造的电视剧《淑女的品格》。她也从表演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大女主”的看法,“我们难道只能用最传统的方式,用女性的柔软、脆弱、无奈、接受男性帮助的方式去表达女性角色吗?我想这种方式在今天已经不太适合了,这也给了我勇气和探索的方向,去表达今天的审美观念下女性应该呈现的特质。”
事实上,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泡沫,如今已经挤破了不少。昨天的论坛上,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客户总监龙长缨分享了一组数据:2017年通过审批发行的国产电视剧数量是313部,央视索福瑞调查了2017年100个城市所有频道的电视剧,播出部数是241部。也就是说有70多部电视剧没能在荧屏上播出,“整个电视剧产品是在逐年紧缩,这也是市场和政策博弈的一个结果。”
各省级卫视的购剧竞争,也早已成为为数不多的一线卫视之间的资源争夺。龙长缨坦言,从平台的竞争来讲,垄断竞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晚上黄金档的首轮播出剧已经遵循三七规则,前九家卫视播出的首轮剧占整个市场的70%,占比非常高,但是首播剧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很多频道都是在咬牙坚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