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8年对美家电出口市场分析

一、美国家电市场未来的需求会怎样?

1、美国经济走向何方?

由于次级债的影响,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费城制造业指数从去年六月份的17.7下降到二月份的-24;同时,通货膨胀率从去年六月份的2.6%上升到二月份的4.3%,滞涨似乎出现苗头。而三月份费城制造业指数回升到-17.6,通货膨胀率降到4%,结合美联储的反应力度来看,下这种结论还为时过早,美国经济的前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对美国经济的走向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美国即将进入高通胀低增长的衰退阶段;另一种认为美国经济体庞大,基础扎实,有很强的自愈能力,今年中期以后经济会有所恢复。到底美国经济会如谁的观点走下去,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前一种情况下,美国市场的家电需求遭受的冲击会大于后一种情况,其影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3、对耐用品消费有何影响?

GDP增速的下滑和通货膨胀对家电等耐用品消费有何影响呢?理论上,GDP增速下滑,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放缓,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上涨,而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无法减少,这方面的支出会随物价上涨而增加,一定程度上挤出了一般商品和奢侈商品的消费。

据1947年至2007年的季度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对非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268,对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342,而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856,耐用品相对其他两个弹性较高。显然,面对通货膨胀,家电等耐用品的需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出。

4、四个异常点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图2中标出的4个异常点,其具体时间如下:1:1968年-1970年;2:1973年-1974年;3:1979年-1980年;4:1989年-1991年。

指标注释:消费意愿=当期人均消费支出(美元)/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元)

耐用品占比=人均耐用品支出(美元)/人均消费支出(美元)

非耐用品占比=人均非耐用品支出(美元)/人均消费支出(美元)

服务占比=人均服务支出(美元)/人均消费支出(美元)

名义购买力依然增长,实际购买力下降(见附图3、5)。虽然四个点GDP增长率都下降,但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增长。不过,远远小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实际购买力下降。

心理冲击明显,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见附图3)。前三点居民消费意愿都随时间推移有明显下降,第四点比较平稳,主要是第四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有明显下降,抵消了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同时,由表1的数据显示,滞涨程度高的两点,居民消费意向较低。

非耐用品和服务价格高涨,挤出效应明显。(见附图4、5)。由于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CPI增长率都有大幅度增长,加上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使这两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挤出耐用品消费。

耐用品消费量增长率为负,消费金额增长率有正有负。从耐用品的消费量增长率来看,四个点都有明显下降;而消费金额增长率的增加,是在通货膨胀背景下,耐用品的价格提升幅度大于销售量的减少所造成的。

滞涨会引起耐用品需求的下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线性的。对比四个点耐用品消费量及滞涨程度发现,滞涨程度较强的第三点,其耐用品消费量增长率的下降幅度小于滞涨程度较低的第一点,因此,耐用品的消费量还与除滞涨之外的其他因素有密切关系,不能单独以滞涨的程度高低预测其对耐用品需求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四个点的耐用品弹性系数随时间推移依次下降。我们认为这可能跟美国进口别国的廉价产品有关。二战结束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拥有世界80%以上的黄金储备,但是到了60年代,随着美国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德、日等国的崛起,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到了1971年5月贸易顺差消失,以后赤字不断扩大。美国部分消费品开始依赖从国外进口。

像理发这样的服务是不可贸易的,因为没人会从美国跑到中国来理发,因此理发价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真实的生活水平。据调查,美国纽约州中北部的一个小镇理发的中等价格大约是14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00元,是国内价格的4至5倍。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家电、服装之类的商品,在美国销售的价格基本等于国内的价格。

同时,如表2所示,近两年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达到35000美元以上,消费支出在30000美元以上,远远高于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人民币升值对家电出口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1、中国对美出口地位

据美国家电业协会(AHAM)统计,美国进口空调有90%来自于中国。中国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韩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集中在中高端,在美国需求量最大的窗机上,中国具有成本优势,是美国的主要进口国。潜在竞争对手——越南、泰国等,拥有更低的成本优势,但结合政治稳定、基础建设、配套各方面综合考虑,中国依然是最佳的生产基地。因此,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还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2、行业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

从产业发展阶段的角度看,一个行业如果集中度高,面对上游的成本压力,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迅速的把这种风险转嫁给下游。而一个集中度相对较低的行业,面对成本压力时,企业如果提价,就会缩小自己的市场份额,在成本上升的风险无法迅速转嫁出去的情况下,那些成本高,管理不善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而另外一些企业会生存下来,并且吸收合并倒闭的企业,最终进入到产业集中度高的阶段。

家电行业,目前处于行业集中度较高的阶段,前五大生产商国内外销量占行业总销量的72%,出口销量占到61.9%。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家电出口连续17个月同比正增长 外销市场已成家电企业重要增长点

我国家电出口连续17个月同比正增长 外销市场已成家电企业重要增长点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7月,包括电扇、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液晶电视等在内的家电累计出口4091.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1%。从2023年3月份到2024年7月份,我国家电出口已连续17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2024年08月16日
2024年我国彩电行业迎来开门红 多个品牌全线走高

2024年我国彩电行业迎来开门红 多个品牌全线走高

近年来我国彩电零售市场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彩电行业销量创出新低,电视出货量不足2亿台。其中,中国市场彩电销量持续下跌,2023年全年销量约为3198万台,较上一年同比下滑12%,销售额约为114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下滑5.8%。

2024年02月26日
2024年1月1日电子产品处废旧理基金政策开始废弃 或利好我国家电回收行业

2024年1月1日电子产品处废旧理基金政策开始废弃 或利好我国家电回收行业

家电的出现,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家电的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与此同时,大量寿命到期及被淘汰的废旧家电产生,而为了促进资源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家电回收行业应运而生。

2024年02月21日
探索创新回收模式  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探索创新回收模式 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合理规划回收网络。强化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公益属性,将回收网点建设纳入各地区有关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回收点前端投放、街道中转站枢纽回收、区县分拣中心末端分拣的全链条三级回收体系。结合当地城乡人口规模、居民社区和公共机构分布,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两网融合”。

2024年02月06日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智能家居“适老化”需求加强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智能家居“适老化”需求加强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参与赛道企业众多,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支持,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2月,智能家居APP月活用户规模为2.65亿,其中米家最高,为6686万;其次是萤石云视频,为3692万;第三的是华为智慧生活,为2889万。

2024年01月31日
2023年洗衣机行业用户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大容量和多功能洗衣机备受认可

2023年洗衣机行业用户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大容量和多功能洗衣机备受认可

12月14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3年洗衣机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2023年洗衣机行业用户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得分84分(满分100分),与2022年持平。

2023年12月27日
我国高速电吹风机行业销量快速增长 首款可折叠高速吹风机已上市

我国高速电吹风机行业销量快速增长 首款可折叠高速吹风机已上市

高速电吹风作为小家电的一大热点,徕芬、直白、追觅、小米等企业都有王牌产品,2023年7月20日飞科电器推出新品“银河星环”FH6371,能够提供高达65m/s的风速,使得头发能够在短短1分钟内就能干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而该产品的问世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速电吹风市场的发展。

2023年12月18日
“他经济”下我国剃须刀业绩亮眼 “双11”期间电动剃须刀成交总额同比增长达519%

“他经济”下我国剃须刀业绩亮眼 “双11”期间电动剃须刀成交总额同比增长达519%

2023年11月16日,Gfk中怡康发布《全球&中国大陆个护(美健)小家电市场趋势》,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个护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已达4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6亿元。其中涨幅最大的为美容仪、男士剃须刀和吹风机。

2023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