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11城纳入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政策利好将使换电市场迎广阔前景

       日前,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中综合应用类城市8个(北京、南京、武汉、三亚、重庆、长春、合肥、济南),重卡特色类3个(宜宾、唐山、包头),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等多领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换电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定位研究》显示,换电模式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动汽车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的模式。换电模式具有即换即走、补能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在降低购车成本、消除里程焦虑、提升安全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纯电动汽车能源补给主要包括慢充、快充、换电三种方式,其中慢充为目前主要补给方式,但慢充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充电需求,快充充电速度较快,但其难以作为纯电动汽车补能的唯一技术,需要换电作为其必要补充,协同发展。

充、换电模式的参数对比和优劣势分析

对比项目

快充模式

慢充模式

换电模式

补能时间

1~2h

6~8h

3~5min

主要补能地点

公告充电站/私人充电桩

私人充电桩

换电站

补能方式

个人自主/充电站负责

个人自主/充电站负责

换电站负责

标准化程度

目前建设情况

充电桩保有量较多,充电站保有量近4万座

 

换电站保有量超 600

典型企业

特斯拉、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

国家电网、星星充电

蔚来、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科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为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换电普及率,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

2020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换电行业政策驱动简析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换电站被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10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2021年两会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要增加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14

行业首份换电模式的标准《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GB/T-40032-2021)》

该标准将于2021111日期开始实施,作为行业首份换电模式的标准,《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的出台,规定了后来者的入门门槛,同时也保证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换电站的耐久性、可靠性

20215

《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围绕矿场、港口、城市转运等短途、高频、重载场景,支持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探索车电分离模式,促进重卡领域和港口内部集卡的电动化转型。探索出租、网约和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共享换电模式,优化提升共享换电服务体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各时期的政策变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借新能源汽车东风,换电行业进入快车道。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电动化趋势已势不可挡。我国是全球纯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493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81.76%。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将带动换电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未来换电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016-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数据来源:中汽协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启动换电示范项目,同时在资本的助力下,我国换电站数量持续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总计716座,较2020年增加161座。

2019-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换电站保有量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具体从各省市换电站规模来看,排名前十的地区占据全国换电站总量的78.63%,其中北京、广东、浙江换电站保有量占比分别为30.87%、16.36%和9.5%分别排放前三,其中,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7.76%占据全国30.87%的换电站份额。

2021年6月中国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保有量全国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TC)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商务消费平稳增长 网上零售总额增长8.6%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商务消费平稳增长 网上零售总额增长8.6%

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促进消费平稳增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得益于今年“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业绩增长可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9万亿元,增长8.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830万标准机架 算力总规模达246 EFLOPS 位于世界前列

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830万标准机架 算力总规模达246 EFLOPS 位于世界前列

9月28日,2024中国算力大会在郑州举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当日在开幕式上介绍,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于世界前列。

2024年09月30日
《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 引爆A股游戏概念股全线

《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 引爆A股游戏概念股全线

8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此前预售时,曾多次登顶全球最大游戏发行平台Steam的全球热销榜。这款游戏不仅在Steam平台上线一小时内在线人数就突破百万,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悟空概念股"的热潮。然而,在游戏概念股大涨的同时,银行股却逆市飘红,为A股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

2024年08月21日
202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 收入前五名省市营收占比82.5%

202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 收入前五名省市营收占比82.5%

利润和研发方面,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2%。实现利润总额743.7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1至5月份提高14.7个百分点。共投入研发经费459.8亿元,同比增长1.2%。

2024年08月02日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客户端游戏占比持续升高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同比增长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客户端游戏占比持续升高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同比增长

其中自研游戏市场方面,1 -6 月,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销收入 1177.36 亿元,同比减少 3.32%,主因是部分头部产品收入下降较为明显。自主研发游戏上半年海外市场实销收入 85.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4%,主因是部分新上线产品出现了爆款,带来明显增量。

2024年07月30日
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4%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

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4%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

据悉,这是中国信通院第10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而据白皮书显示,在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在生成式AI(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力与应用需求刺激下,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

2024年07月26日
人工智能产业:四部门印发《指南》 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

人工智能产业:四部门印发《指南》 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需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2024年07月05日
企查查正成全球企业数据治理领域重要参与方  中国AI数据治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企查查正成全球企业数据治理领域重要参与方 中国AI数据治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数据产量逐年递增,由2017年的2.3ZB增长至2022年的8.1ZB。不断增长的数据产量带动了数据治理市场需求的增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4年02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