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综合排名榜 AI产业市场规模逐渐强大 人才需求紧缺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AI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也成为高考志愿选择中最炙手可热的“火爆”专业。

         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采集了72所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工智能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论文数、专利数(2008-2018年)以及中国745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人力资本毕业院校这四项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专家赋权计算出上述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为0.2930、0.1872、0.1080、0.4118。据此对这72所大学进行了综合排名,进而形成了一份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综合实力的榜单。

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综合排名情况(TOP30)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论文数排名情况(TOP10)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大学人工智能国内论文数排名情况(TOP10)

排名

学校名称

国内论文数

标准化处理

得分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5

100

18.72

2

浙江大学

18408

90.24

16.89

3

吉林大学

14927

70.58

13.21

4

上海交通大学

14837

70.07

13.12

5

天津大学

13103

60.28

11.28

6

哈尔滨工程大学

11619

51.89

9.71

7

大连理工大学

11578

51.66

9.67

8

重庆大学

11252

48.82

9.14

9

东北大学

10634

46.33

8.67

10

华南理工大学

10163

46.21

8.65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大学人工智能专利数排名情况(TOP10)

排名

学校名称

专利数

标准化处理

得分

1

清华大学

14451

100

10.8

2

浙江大学

10939

74.74

8.07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804

73.77

7.97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681

65.69

7.09

5

电子科技大学

8795

59.32

6.41

6

北京邮电大学

8570

57.7

6.23

7

东南大学

8464

56.94

6.15

8

上海交通大学

8089

54.24

5.86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6130

40.15

4.34

10

北京大学

5799

37.77

4.08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人才毕业数量排名情况(TOP10)

排名

学校名称

毕业人数

标准化处理

得分

1

清华大学

117

100

41.18

2

北京大学

73

62.39

25.69

3

上海交通大学

38

32.48

13.38

4

浙江大学

34

29.06

11.97

5

复旦大学

25

21.37

8.8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24

20.51

8.45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

17.09

7.04

8

电子科技大学

18

15.38

6.33

9

北京邮电大学

16

13.68

5.63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

12.82

5.28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未来规划分析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和“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等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将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三大任务之一。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浪潮之下,我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52.1亿元,增长率达到51.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增长率达到56.6%。预计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近280亿元。

2014-2019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人工智能作为改变时代、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已经吹响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号角。面对人工智能,我们不能改变科技进程,唯有改变自己,以及下一代的知识结构。少年强则国强弥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短板,培养出有助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顶尖研发人才,必须从本科抓起,注重基础性学习。

         说到底,人工智能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之争,目前BAT、华为等巨头以及商汤等新兴AI独角兽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全球咨询公司WTW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两个收入最高的专业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毕业生相比于同等学位但在其他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平均工资要高出35%至50%。人工智能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的增加,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有人形容这个专业目前正处于风口上,出现惊人的薪资待遇也不足为奇。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YZ)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