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近年来,农村电商整体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15-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交易额翻了一倍多,2017年农村电商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17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00亿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电商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政策助力发展
自2014年起,国家关于农业电子商务行业的利好政策便不断出台。仅2017年,国家就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等多个政策,鼓励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建设。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农村电商政策体系日趋完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农村网民规模扩大
截至2018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3%,规模为2.11亿,较2017年末增加1.0%;城镇网民占比73.7%,规模为5.91亿,较2017年末增加4.9%。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得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乡网民结构受此影响也发生了细微变化。
淘宝村数量激增
截至2018年10月,淘宝村从最初的20个增加至超过3000个。九成淘宝村分布在沿海六省,集中度高,进行规模生产,经营产品品种丰富,包括服装、鞋业、箱包、家具等,部分产品特色与所在地市的传统产业集群重合度较高。
农村电商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业态不断创新。在PC互联网的时代,农村电商最初的模式是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大举进军农村市场,通过农村淘宝、京东帮服务店等形式,将传统网络零售带到农村,电子商务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农村地区集聚,揭开农村电商发展的大幕。
人们利用自己的社交属性,利用自带的流量开展电商,凭借很低的获客成本,抓住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从熟人间的交易起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标农产品的信任机制问题,并不断培育市场增量。2018年社交电商通过社交平台“熟人”传播和“拼团”优惠等模式,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农村地区消费者和中老年消费者“触网”,使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网购的便利。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