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奇互联网保险吸引消费者 满足其个性需求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汪奥娜 曹祎铭)怕自己吃坏肚子、怕“熊孩子”弄坏商场物品、怕手机屏幕不小心摔碎?也许保险公司早就替你想到了。

        如今,诸如“吃货险”“熊孩子险”“手机碎屏险”等新奇互联网保险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眼球。这些新型保险到底靠不靠谱?保险公司是如何设计出这些产品的?选购互联网保险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互联网+保险 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还记得那些年因贪吃而遭的罪吗?那为何不投保一份吃货险,让自己吃得更有保障呢?”记者在淘宝保险的一家店铺里看到,购买这份吃货险保费仅需9元,此后的一年中,如果因急性肠胃炎住院和门诊最高可赔付1000元。
吃货险
 
        像“吃货险”一样让人想不到的互联网创新保险不在少数,这些保费低、保障期限短、趣味性强的特色保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线上消费。其中,0.9元就能投保的“偶尔受个小伤险”,保障期为1到3个月任选,期间意外受伤最多有2000元的赔付。购买这款保险的“January5”说:“花小钱买个安心。”还有花8元保一整年的“熊孩子险”,未满17岁的儿童打碎商场花瓶或者学校玻璃都能获赔。

        不难看出,互联网保险在传统的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中拓展出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保障被宠物伤害所造成的医疗费用的“汪星保”、为“手滑党”推出的“手机碎屏险”、针对整形意外伤害的“貌美如花险”。相较于传统保险,这些基于特定场景开发的互联网保险满足了用户短期的个性化的细分保险需求。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劲表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格局,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要义在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险市场亦是如此。正是这些海量、小额、碎片化的保单,大大降低了保险的门槛,也培育了年轻一代购买保险的新消费习惯。

        场景创新型保险 既是风口也有风险

        依托于互联网保险对部分标准化传统保险的快速替代和场景创新型产品带来的增量市场,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其中意外险15.92亿件,增长539.26%;责任保险10.32亿件,增长438.25%。正是看中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前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竞相在该领域布局。

        陈劲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进,科技的力量开始重塑保险价值链的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环节。以产品设计为例,互联网保险公司从电商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旅行等场景切入获客,收集、处理、分析各个生态中的用户数据,使得很多风险从不可保变得可保。比如,依托用户的购买历史、退货频率等数据,提供网购退运险;通过分析航班动态、出行频率、天气情况等数据,提供航班延误险。

        “在产品定价环节,车联网、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及风险情况,实现‘千人千面’的动态定价。比如在车险领域,可以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根据车主的驾驶里程、行为习惯、车辆安全系数等多维度因子,实现精准的‘一车一价’。”陈劲说,“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应该是个性化、定制化与智能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保险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隐患。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风险提示称,“吸睛”产品可能暗藏误导。有的保险机构为片面追求关注度和销售量,推出所谓的“吸睛”产品,存在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等问题,涉嫌误导消费者。另外,某些在线平台暗藏“搭售”,在其票务、酒店预定页面通过默认勾选的方式销售一些保险产品,未明确列明承保主体或代理销售主体,未完整披露保险产品条款等相关重要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益。

        是创新还是忽悠?还需加强监管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保险中心客座研究员王永华表示,如果是保险产品,首要的是保险。有的机构以互助为名,表面是保险,实际做的是拉人头的集资业务。有的“奇葩险”因为其场景特殊,所以在理赔方面有可能出现较多争议,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极力扩大销售量,却忽视理赔。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在购买之前不应冲动,应该充分了解产品。应该明白购买保险是保障极端风险,而不是发财的途径,即便是理财型产品,也只能提供很有限的增值。”王永华说。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认为,互联网保险因其灵活机动、发行销售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很多机构,甚至是不具备经营保险业务资质的机构开始“打擦边球”,推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所谓互联网保险产品,有的甚至直接违反了国家关于保险的监管规则。

        2017年初,有关部门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该文件首次细化了财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原则和禁止性规定,监管矛头直指市场上存在的炒作概念和噱头化倾向的产险产品,如“贴条险”“恋爱险”“扶老人被讹险”等。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表示,保险法规定了产品开发的审批与备案机制,对于不符合保险原理的所谓“创新”,政府层面应通过严格执行加以管控。

        夏学民建议,应建立互联网保险的黑名单和诚信档案,开通举报渠道,鼓励广大用户积极反映可疑机构和产品,对于无资质销售互联网保险、非法跨界代理互联网保险产品等行为进行网上曝光。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