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商用微纳卫星数量快速增长 未来五年将成为关键发展期

          于上月26日成功升空的欧比特“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02组卫星入轨数十天,其中5颗卫星已开始正常工作,近日顺利发回首批高光谱图像。

          “2015年之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已有许多初创企业积极稳步发展。但就全球而言,中国的商业航天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微型卫星、纳米卫星,离发达国家还有近10年的差距。在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机遇非常好,五年到十年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15日,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吴树范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三年来数量快速增长

          卫星是如何分类的?吴树范介绍,卫星分为大型、小型、微型、纳米型等;大型是500公斤以上,小型是500公斤以下100公斤以上;微型卫星小于100公斤,纳米型卫星则小于10公斤,如今的卫星越做越小,标准立方体卫星只有1公斤左右。

          根据美国智库航天工程(Space Works)发布的最新统计图表,仅2017年,超过300颗50公斤以下微纳卫星发射到太空,其中印度火箭发得最多,一共发了140多个。“从整体上看,过去5年发射的微纳卫星,大概有52%的应用都是在商业领域,未来五年,商业用途的比例将会超过70%。”吴树范说。

          中国的微纳卫星发展如何?吴树范说,2015年,中国微纳卫星有跳跃式增长,共发射了超过25颗微纳卫星,此后三年都实现了平稳增长。

          “一些小小的卫星,像‘STU-2C’号立方星,重量仅为1.7公斤,同样可以得到很有意义的在轨数据。这颗小卫星提供的信息,可用于监控全球航空交通的宏观情况,检测特定飞机的动态等。其中3U立方星‘STU-2A’号发回了很多南极极地区域的照片,可观测结冰情况和分布区域等。”吴树范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

          研制生产已形成三个梯队

          2014年,中国政府宣布鼓励商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这引发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热潮,促进了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同时,像美国SpaceX等民企在航天领域如火如荼的举动,也带动了国内蠢蠢欲动的私企。

          “许多商业公司从2015年开始进入到了航天领域。这一年,武汉举办了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同年,一些民企的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吴树范说。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众多机构和民营企业从事微纳卫星研制与生产,形成政府机构或企业、大学式校企和纯民营企业三个梯队。

          2020年将有200多个卫星在轨

          如今,全球商业航天发展迅猛,未来五年无疑将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有200多个微纳卫星在轨运行,目前了解到的就有30多个纳米卫星和100多个微卫星正在研发中。”吴树范说,随着大量商业微纳卫星发射升空,世界航天格局或将逐渐改变。

          “中国的微纳卫星技术虽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要赶超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树范坦言,截止到2018年4月8日,全球已发射的纳米卫星中,美国占58.7%,欧洲占24.6%,中国只有2.6%。

          “未来五年中国的微纳卫星占比会增长许多,或许会超过10%。”吴树范说,中国商业航天还是刚刚起步的朝阳产业,在微型和纳米卫星领域,未来五年到十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