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浪微博股价下跌14.2% 红利消失后该如何发展?


        5月9日公布财报后,微博股价下跌14.2%,堪称大跌不为过。究其原因,财报数据显示出的月活用户增速与净利润增长的减缓,开始让人们对微博的前景心生质疑: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退,在抖音等新兴流量平台崛起后,微博还能不能成为正在崛起的年轻一代首选的社交媒体?是不是又将面临另一场社交平台的“首领之争”?

 

        数据增长放缓引发股价波动

        微博月活跃用户与净利润两项核心数据的增速减缓被普遍认为是引发这次微博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MAU)同比净增加约7000万,同比增长20.5%。截至2018年3月底,微博月活达到4.11亿,其中移动端的月活占到了总月活人数的93%。平均每日活跃用户(DAU)同比净增约3000万,同比增19.5%,截至2018年3月底达到1.84亿。

        与过去几个季度相比,微博月活跃用户的增速出现一定放缓。2017年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最低增幅都在25%以上。从趋势曲线分析, 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到2018年第一季度共五个季度的增幅排列是:30%、28%、26.6%、25.2%、20.5%。

        同时,财报还显示,微博一季度的净利润为991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不过,对比过去几个季度的净利润增幅,今年一季度微博净利润增速也同样不尽如人意。去年同期,微博净利润增幅曾高达561%。

        对此,微博CEO王高飞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微博的广告加载还有一定上升的空间。同时,视频流广告加载能力还有极大提升潜力。这些都将成为微博今年的营收增长动力,因此对微博未来的市场份额增长充满信心。

        “量”的波动不足以证明微博的艰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 中国移动微博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市场数据是否会像王高飞所说的那样增长快速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是,从微博已经打下的基础看,在新一轮的社交媒体“首领战争”中,微博依然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呈现出的数量的波动还不足以证明微博正在走下坡路。

        微博月活用户增速放缓,投资者担心社交领域的新生产品层出不穷会对其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客观地说,会有一定影响,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还是拿数据说话:微博平均每日活跃用户(DAU)同比净增约3000万,截至2018年3月底达到1.84亿。每日有这么巨量的粉丝活跃在微博里,背后可挖掘的东西之多之大可想而知。

        网络的规模效应,先入为主的特征,加之微博多举措服务用户,粘性相对紧密。同时,微博通过“各个领域的中心化”,实现多中心化,构筑竞争壁垒的战略得以实行,强化头部用户在微博的内容规模,帮助大部分头部用户沉淀粉丝关系。因此,中国有影响力的人和机构都仍会在微博上发布内容 、经营粉丝。

        利润方面,111%的增长已经相当亮眼。一般来说,利润增速保持在20%就属于效益相当好的企业,润增速超过50%,甚至超过100%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这种增速迟早会回落到正常增速。微博是接近全媒体形态(文字、图片、视频、小视频、电商)的开放社交媒体网络,也就决定了微博如果能如王高飞所说,寻找到更大的变现空间,数亿用户将为微博提供更多价值。

        而且,微博作为社交平台是最早进入监管法眼的,微博是已经被纳入官方监管的社交媒体第一平台。这种强监管反而已经成为一种保护,使得微博平台自身、粉丝以及各种V们更加安全,也惹不出那么多麻烦。而且微博已经成为官方各个部门信息以及突发事件发布的首选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红利消失,微博如何面对挑战?

        另一个现象也必须看清楚,一季度月活用户与利润增速下降,与同期即2017年基数过高原因很大。月活用户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0%,利润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61%,二者都是去年最高的。如此高的基数必然影响到今年一季度增长指标。

        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微博调整变革的红利曲线已经越过顶点,开始减弱。在大的环境上,2018年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整体增速都有所下降,由PC向移动端转化的流量增长红利正在逐渐衰退。但是,全球社交媒体仍在风口。Facebook经历如此严重的泄密事件后股价不跌反涨而且大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类的产品也被视为是社交媒体领域中的初生牛犊。

        增量向存量的转变让竞争变得日益残酷,而且,对微博而言,还有一些软肋需要夯实:盈利贡献渠道尚需提升与巩固,比如微博视频流的广告加载能力还比较低,仅为整体信息流的一半;社交媒体电商、O2O等收入增长点还有较大开发空间;微博用户内容输出环境以及粉丝体验都有待提高。

        在中国早期的社交媒体中,微博是为数不多经历了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还一直能够保持自身成长性的,仅凭这一点就让人不得不承认其是一家优秀的企业。但是,之前的辉煌也不能完全保证后续的成功。因此,我们既不应对微博的变动妄自菲薄,也不应对微博的未来盲目乐观。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家数据局力推“数据要素×”行动 多地深化实践激活数据价值

国家数据局力推“数据要素×”行动 多地深化实践激活数据价值

9月28日,国家数据局举办第三场“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栾婕在会上系统介绍了行动计划启动以来的进展与成效,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她强调,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通过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深化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实数融合),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其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

2025年09月30日
首个标准发布! 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政策态度支持明确 多家企业已布局

首个标准发布! 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政策态度支持明确 多家企业已布局

2025年9月16日,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最新批准发布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为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界定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简称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的术语和定义。

2025年09月17日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