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宜人贷2017年净收入总额同比增长71% 未来网贷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大

         日前,宜人贷发布2017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2017年全年,宜人贷为65万位借款人促成借款总额414.06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年净收入总额55.43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增长23%。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及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总体业绩保持增长,但梳理发现,宜人贷2017年各季度净利增长已经乏力,公司两大新业务在线财富管理及YEP科技平台还未获得大发展。2015年促成借款的资产包坏账率则超过质保金比例。C类与D类两类借款人的借款占比占到当期促成借款总额近九成。此外,宜人贷多个投资项目中引入的第三方担保公司与宜人贷存在关联关系。

         2010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传统信贷的收紧为网络借贷发挥长尾优势创造了机遇。个体网络借贷凭借着门槛低、收益高、操作方便、灵活度强等优势迅速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早期频发的负面消息让整个行业经历了不短的阵痛期,但不容忽视的庞大网贷需求依旧推动P2P行业整体成交规模逐年增长,2016年P2P交易规模达14955.1亿。

         另一方面,P2P行业交易规模增速由2013年的326.7%下降至2016年的70.8%,预计未来会维持在年均24.6%的复合增长速度。增速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于:一是,随监管政策的落地,资金池、期限错配等隐患模式被禁止,大量不合规平台被淘汰,时涨时落的投资者信心逐渐稳定,行业整体由野蛮生长进入健康发展节奏;于是,传统金融机构对线上借贷业务的跃跃欲试,以及以电商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其他网贷形式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P2P增速。

         2016年,中国P2P投资用户规模为1271.0万人,借款用户规模为876.0万人,预计未来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与此同时,自2013年至今,中国P2P投资用户规模始终大于借款用户规模,这与中国P2P的人均借款金额高于人均投资金额有关,在略强的借款需求下,必然会产生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局面。

         此外,自2016年开始,P2P的人均借款金额跌破20万,究其原因为2016年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这是对借款人的金额约束;从P2P平台角度来看,借款限额变相取消了大额标的,这使得部分P2P平台将自身业务向消费金融领域转型,消费金融具备小额高频的特征,这在某一程度上拉低了人均借款额。

         P2P监管打响了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监管头炮。纵观中国P2P网贷市场,国家政策分别对P2P运营资质以及业务操作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限定了P2P平台的发展轨迹,让借贷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然而在P2P风控这一环节,对于数据的使用和管理仍然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信息泄露与多次转卖等的象时有发生,用户的隐私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为数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对此,未来监管可能会从数据确权、数据使用规范等角度切入。明确数据信息的归属及可交易性;利用金融科技有效打击数据非法流通问题,对交易数据进行实时追踪;在用户授权方面对数据提供商予以严格要求。

         受现金贷监管的影响,作为现金贷主要资金来源的P2P公司,其资金出口收窄。这种资产端的受限会促使部分P2P公司主动寻求信贷资源,该转变的可实现路径之一便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合作,依托支付公司的丰富场景快速实现信贷与消费的对接。可实现路径之于为P2P公司与场景方开展直接合作、自主搭建场景,当下一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P2P公司便是该种操作方法,但相较前者更为费时费资。预计未来,第三方支付公司在P2P业务中的角色,将会由原先的支付通道向前端业务发展,其在网贷行业的存在感愈强。

         国内P2P市场发源于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2007-2010年间国内P2P网贷公司不超过10家,一些敏锐的金融IT人士开始加入P2P网贷行业经过4年的探索期,2011-2012年有效的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和分化,出现纯线上平台O2O模式债权转让模式担保模式混合模式等2013-2015年,国内P2P网贷进入野蛮生长期,大量平台开始涌现,大型机构开始涉足P2P网贷,生态雏形显现,业界也出现了经营“庞氏骗局”的平台诸如e租宝与钱宝网2016年以来,互金监管体系逐渐明确,商业模式进一步成熟,投资者对市场认识加深,推动P2P网贷成功进入万亿级市场

         2017年12月当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2248.09亿元,环比小幅下降1.33%。分析认为年关将至,资金面相对紧张,导致12月成交额低于11月。截至2017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62339.41亿元,去年同期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4290.93亿元,相比同比上升81.8%。

         随着近期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对网络小贷业务进行整顿,监管层对网贷业务和融资杠杆的限制,P2P备案进入实操阶段,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未来大佬们将会加速布局P2P行业。

资料来源: 互联网,观研ww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