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手机隐蔽扣费背后暴利生意:服务商与移动绑定分成


  近日,中国移动因存在隐形扣费项目遭新华社曝光,引起舆论关注。根据报道,有中国移动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套餐开通了月租为10元“车友助理”的增值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车友助理”这项业务的提供公司为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恒通)。2015年起,世纪恒通同中国移动推出“车友助理”增值电信服务,双方约定分成比例,中国移动占据大头,2017年上半年世纪恒通车友助理业务收入6636万元,毛利率因分成比例调整从最初的72.35%降至47.42%。

  世纪恒通与中国移动的利益绑定并不只此一项业务,且其业绩增长颇为迅猛,而前五大客户均为中国移动关联企业。2016年,世纪恒通向创业板发起冲击,但2017年9月世纪恒通IPO被发审会否决。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隐形扣费”年收入过亿

  世纪恒通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披露,2015年8月,世纪恒通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协议,依靠中国移动位置服务基地的12585服务平台和“和地图”APP产品推广“车友助理”业务,向全国小轿车车主提供洗车、代驾等服务。

  2017年4月,世纪恒通竞标获得了与中国移动位置服务基地的合作协议,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开展车友助理业务。截至2017年6月30日,世纪恒通已在全国开展车友助理业务。车友助理业务的毛利率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最高时一度达到72.35%,2017年上半年为47.42%。

  据世纪恒通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手机用户在电信运营商处订购了车友助理产品后,电信运营商按月向用户收取包月费用,公司和电信运营商按照协议进行分成。车友助理用户包月费用主要为10元/月,合同约定的分成比例主要为世纪恒通占40%,也就是说在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中,相应分成中国移动占到60%。

  不过该分成比例并非是恒定的。2014年世纪恒通分成比例为85%,2015年开始分成比例为40%。2017年1~6月,该业务分成比例由40%下降至35%。

  记者注意到,当时IPO募集资金的最大用途也是留给了车友助理建设项目,拟投入募资10053万元,约占到总募集资金的一半。世纪恒通如此看重车友助理业务的背后,是该项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正发展成为世纪恒通主要盈利来源之一。

  2016年,世纪恒通车友助理业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月平均结算用户308.13万户,较2015年增长了402.64%,全年车友助理业务贡献营收1.4亿元,2015年全年这一数字还仅为3738万元。2017年1~6月,车友助理月平均结算用户297.68万户,实现收入6636万元。

  现阶段车友助理排在积分兑换业务之后,为世纪恒通第二大收入来源。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移动对车友助理的支持,世纪恒通整体业绩不可能有如此漂亮的增长。

  记者致电世纪恒通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所留电话,咨询车友助理业务如何进行推广以及业务运作模式如何,对方表示自己是实习生对此毫不知情。

  2016年,世纪恒通整体业绩呈现翻倍式的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2.5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24亿元,同期净利润3527.21万元。2017年上半年,世纪恒通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净利润2534.89万元。

  世纪恒通依赖中国移动

  世纪恒通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车友助理方面,业务覆盖电子优惠券、积分兑换、车友助理、手机报、音乐、呼叫中心等。在音乐、动漫、游戏业务方面,世纪恒通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展开合作,世纪恒通提供音乐、游戏、动漫作品的使用权,并参与业务推广。

  在取得了中国移动电子优惠券业务经营资格情况下,世纪恒通开展了“12580电子优惠券”、“12580惠生活”、“12580电子消费宝”等中国移动短/彩信自有优惠业务。世纪恒通呼叫中心(坐席外包)除推广公司主要产品业务外,还包括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众包业务、唐山联通114话务外包等外包服务业务。

  记者注意到,2014年以来,世纪恒通的前五大客户均来自中国移动相关公司。得益于与中国移动的长期合作,世纪恒通成长迅速。不过,依赖于单一客户也成为世纪恒通的烦恼,2017年9月,世纪恒通首发未通过审核,对于中国移动过分依赖成为发审委问询的重点之一。

  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世纪恒通与中国移动的交易规模较大,从中国移动取得营业收入分别为17649.86万元、21922.56万元、48416.34万元与24056.94万元,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98%、86.86%、92.40%与92.89%。世纪恒通也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如果中国移动对于公司业务的经营发展战略模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世纪恒通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电信行业分析师康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以“车友助理”等为代表的电信业增值服务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需要有SP业务许可证。同时工信部一直对相应企业有严格的标准考核,需要交纳保证金,另外还有日常的评分机制。

  对于隐形扣费乱象背后的利益绑定,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会有相关解释说明,不过截至发稿,记者仍未收到相应回复


数据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