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在线教育行业巨头纷纷布局 市场野蛮生长还需有待监管

  互联网时代发展至今,任何一个热门的细分领域,都逃不开网络巨头们的身影,在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在外界网易的丁磊一直以“不追风口”“慢性子”著称,在网易电商、音乐等业务后来居上之后,丁磊又在在线教育的下半场发了个大招。

  近日,网易云课堂在其“2017内容伙伴大会”上公布了一项“行家计划”,并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深度挖掘各领域行业专家,打造100个年收入500万的知识IP。网易方面表示,将为参与行家计划的优质讲师/机构提供包含流量倾斜、资金支持、服务支持、知识IP包装四大维度的扶持。

  据透露,精品化战略的提出与中国的消费升级趋势有很大关系。网易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蒋忠波认为,用户需求正在经历几大变化:一方面是整个社会消费升级,用户在线教育方面的投入与占比越来越高,不论是K12领域还是职业教育领域,用户对于知识、课程的付费意愿更强;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一代的成长,用户对各种互联网教育形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直播录播小班课等多种模式都在市场中得以验证。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学习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在线教育生产的内容和服务更要求精品。

  而互联网巨头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上,我们更多看到的身影是百度、网易和腾讯。腾讯最早切入在线教育是在2014年,先后推出了在线教育平台腾讯精品课和腾讯课堂,而后又推出了在线学习平台腾讯大学——类似腾讯内部的培训资料分享平台。

  百度旗下拥有百度传课、教育大脑、百度优课。教育大脑应该是百度教育的重点方向,仍然主打人工智能概念,为高考考生提供多维度服务。相对来说,网易的在线教育产品矩阵是最丰富的,K12有网易100分,通识教育有网易公开课,高等教育有中国大学MOOC(慕课),职业教育有网易云课堂,STEAM教育有网易极客少年等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在线教育产业市场竞争态势调查与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人,比2016年年底增长了662万人。另外,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整体规模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27%,至2019年市场有望接近2700亿元规模。

我国在线教育/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2017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
 

  传统教育之外,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育正方兴未艾。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2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7.2%的受访者接受过在线教育;64.2%受访者觉得线上教育学习效果好。另一面,54.1%的受访者认为在线教育平台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50.4%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在线教育平台教师资格筛选和能力评估。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线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比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受教育内容,价格更为低廉。尤其对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群体来说,“电脑/手机+网络”的配置就能聆听相关领域优秀教师授课,在面授教育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从受教育者群体看,线上教育已经成为“后教育时代”最主要的学习模式。据上述调查,在受访者群体里,80后占到49.8%,远超其他群体比例。对于这部分已经在职场打拼数年且已基本成家的人来说,在线教育可以实现学习、工作、家庭的兼顾与平衡,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正如过半受访者所言,目前我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还处于粗放与野蛮生长状态,在行业管理、市场竞争、从业者资质审查与教学水平评估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乱象。概括地说,在“在线”与“教育”两大块,均有不足。

  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在线教育平台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平台类、答题和作业辅导类、学习App类等。在盈利方面,主要靠邀请教育机构入住收取入住费,向注册会员收取会员费,或向入住平台的老师收取佣金费用等。这看似热闹且“创新”,实则缺乏制度及行业层面强有力的监管。而单单依靠平台及授课者的责任感与自律,存在很大风险。在网上以“在线教育”“受骗”为关键词搜索,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曾经的从业者自曝在线教育机构乱收费、虚假宣传、“名师”无资质等“黑幕”。这是“在线”行业的先天性通病,唯有堵上制度设计与科学管理的漏洞才有望改变现状。

  当然,在线教育的中心词仍是“教育”,传授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是它的核心任务。而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有一定的行业进入门槛。对于开展在线教育的平台与授课者来说,资格审查与能力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目前市场上,取得资质并规范开展在线教育的机构不少,但各种“野鸡”在线教育机构及从业者也很多,有些甚至在被曝出违法违规办学后改头换面重新“上线”,一般的受教育者无力分辨。因此,强化在线教育的“教育”色彩,让教育主管部门更严格在线教育平台及从业者的资质审查,让业界专业学者更多参与到专业能力评估、教学成果验收等方面,也势在必行。

  另外,在线教育虽然有创新,但仍不够彻底,本质上说,仍没有完全摆脱“授课者教、学习者被动学”的模式,受教育者的兴趣、学习水平、知识储备等诸多因素都没有被纳入教学考虑的范畴——这一点甚至不如面授教育,因此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也是很多受教者认为学习模式死板僵化、学习效果不好的根本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为5999.2万人,市场规模达1275亿元。预计到2018年用户将达到13221.1万人,市场规模也将水涨船高。在线教育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一片前景诱人的商业蓝海。在这种大背景下,打造管理科学、行业规范、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兼备、受教育者满意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