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生,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新年伊始,网络安全事件便接连“爆发”,首当其冲的是全球最为知名的半导体制造巨头英特尔,这个给全球提供电脑芯片的公司被曝出芯片存在设计漏洞,随后英特尔对外称将建立新的网络安全部门,该事件还被一些业内专家称为“计算机史上最大安全事件”;随后,美国一网络安全公司发布声明称,将于下月举行的韩国平昌冬奥会被黑客“盯上了”,有黑客曾试图窃取平昌冬奥会的敏感数据。
 而类似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2017年5月,那场肆虐全球的勒索病毒事件至今令人心悸——一款名为“WannaCry”的勒索病毒一天横扫150多个国家。该事件也成为一个转折点,网络攻击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让所谓的普通网民从“围观者”沦为“受害者”,而如果将攻击的主体看作一个个国家,这种危害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后勒索病毒时代,面对网络安全这个新战场,该如何守卫,又将由谁守卫,成了一个新命题。
 正如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孟丹所说,“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疆域,相应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物理世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而信息技术渗透到哪里,安全的问题就出现在哪里!”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高校网络安全联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他说,目前来看,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相应的人才培养缺口非常大。
 过时的封堵查杀“老三样”VS没有真正“刀枪不入”的安全?
 在勒索病毒事件中,最让人惊讶的,莫过于该病毒的源头竟是美国官方针对Windows等系统自行研发的黑客武器。这再次让人们意识到,再强大的网络防护体系都有被攻破的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沈昌祥就持这种观点。在论坛上,他说自己曾试着从逻辑上证明“软件无BUG”,结果发现这个证明是伪命题,“世界上没有无BUG的软件,跟人体一样,有缺陷并发生病变是避免不了的”。
 他认为,不可能存在铜墙铁壁、刀枪不入的安全之地,即使设计再精巧,结构再复杂,无一例外都会有漏洞。
 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项研究显示,程序员每写1000行代码,就会出现1到6个缺陷或错误,而这1到6个缺陷就有可能产生漏洞,如果这些漏洞是不可能避免的话,那么“被攻击”就有可能发生。
 在2015年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美国首任网军司令亚历山大的一番话震动不少人:世界上只有两种系统,一种是已知被攻破的系统,一种是已经被攻破但自己还不知道的系统。这意味着,在攻击者面前,没有任何安全的系统。
 现实中不乏案例佐证: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遇来自国外的“震网”病毒攻击,直接导致该国核设施1000多台离心机瘫痪,而这可是该国国防军守卫的机密目标;2014年,韩国两座核电站的内部文件遭到黑客“泄露”,这其中包括核电站近万名员工的个人信息、核电站程序运行说明、空调和冷却系统设计图、阀门设计图,等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待网络攻击就束手无策了。沈昌祥说,过去人们往往通过防火墙、杀病毒和找漏洞等“老三样”的手段,希望把网络威胁“挡”在门外,让所保护的对象免受攻击风险。但在他看来,信息安全问题是由设计缺陷而引起的,消极被动的“封堵查杀”是防不胜防的,这就好比,没有免疫系统的孩子只能生活在无菌的状态下,不停地杀病毒。说到底,从一出生就没有免疫系统,这是问题的关键。
 他开出的药方是采用“安全可信”的免疫计算方法和计算体系结构,给中国的网络安全“造”属于自己的“免疫系统”。
 在2013年,沈昌祥就和倪光南等25名院士经过调研,给国家领导人写了一封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和自主创新的建议信,其中就提到“可信计算”这个词。所谓“可信计算”,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具有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可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人类的免疫系统。
 时隔3年,我国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其中就提到要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如今,沈昌祥所推崇的可信计算正在构筑我国网络安全防线,他希望看到的最终效果是——

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的重要信息拿不到,窃取的保密信息看不懂,系统和信息改不了,攻击行为赖不掉。“黑暗力量”“震网”“火焰”“Wannacry”等不查杀而自灭。

网络安全事件分布


 网络安全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对抗VS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巨大
 这也是国际IT巨头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微软为例,该公司在2002年即启动了可信计算计划,并先后在Vista、Win 8、Win 10中捆绑销售。在沈昌祥看来,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他说,中国可信计算产业可能将失去进入市场的机会,将严重威胁中国的网络安全。
 美国陆军一份长达35页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显示,有20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而在20项趋势技术中,有11项和信息技术有关,更为重要的是,这11项技术每一项都谈到了安全问题。在网络安全上的投入研发似已成共识,而背后比拼的,就是人才培养的速度。
 正如孟丹所说,网络空间里所有的攻防,说到底是人和人的攻防,至于机器、系统、体系起到的、更多是辅助提高效率和水平。
 从目前来看,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却不容乐观。这次论坛上披露了两组对比鲜明的数据——
 一组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17)》,其中提到中国有超过30家年度营收过亿元的网络安全企业,其中不乏具有产业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2017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达457.13亿元。
 另一组数据则表明,当前国内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达70万人,至2020年将增加到140万人,并且需求量预计将以每年1.5万人的速度递增,而目前高校每年培养的网络安全相关专业人员不到1万人。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胡啸也提到,2015年,我国专门设立了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在29所高校里设置了多个试点,尽管如此,我国的网络安全人才匮乏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这次论坛上,他还专门提到全国人大此前组织的一次调研,调研样本超过1万个,结果显示有69%的调研对象认为本单位和周边熟悉网络安全技术的人才不多,而有21.6%的人认为自己单位和周边没有熟悉网络安全技术的人员。胡啸说:“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工作急需加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陈国良说,我国网络安全学科建设才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他还表示,目前国内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存在师资队伍不强,缺乏高层次专业教师;教材体系不完善,专业教材良莠不齐;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等问题。
 这也是与会专家推崇全国高校网络安全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实战型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实战锻炼技术能力才是网络安全人才的有效培养手段。”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戴博伟说。
当然,网络安全既需要进攻型人才,也需要防守型人才。前者更加需要逆向思维与突破创新能力,后者则强调责任心和快速学习能力。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方滨兴看来,相比之下后者可能更难,因为网络安全存在“攻易防难非对称性”。
 他说,作为攻击者,他失败99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是成功了,但是作为防御者,即便之前成功99次,但后来失败了一次,结局就是失败了。这就是所谓防御和攻击不对称,这种复杂性也从某种程度折射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之不易。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据相关机构统计,在 130 万套核心软硬件设备中,国外产品占据 60%以上份额。思科几乎垄断中国大型网络建设项目,涵盖军警、政府、海关、铁路等国防核心部门;数据库 市场中 Oracle、IBM 和微软位居市场份额前三。“舶来品”对核心组件的垄断对国防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15 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2015 年, CNCERT/CC 共接收境内外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 126916 起,较 2014 年增长了 125.9%。其中,境内报告的网络 安全事件126424起,较2014年增长了128.6%,境外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为492起,较2014年下降了43.9%。 接收的网络安全事件中,数量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网页仿冒事件(占 59.8%)、漏洞事件(占 20.2%)和网页篡改 事件(占 9.8%)。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GSL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