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军事强国纷纷抢占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



  RQ-4全球鹰侦察机



  美无人地面战车



  美Chembot化学机器人



  美驾驶员在模拟空战中对抗阿尔法系统



  美无人潜航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十九大代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国治中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确实需要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实现创新超越、实现强军的一个难得战略机遇,也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得战略机遇。”

  解放军报最近也连续刊文,热议军事智能化。那么,军事智能化到底是什么?军事智能化仅仅是军事和人工智能(AI)的结合吗?当前军事智能化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针对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对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副教授进行了专访。

  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智能芯片等前沿科技的创新,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人机协同、跨界融合、万物智能的“智慧时代”,而军事领域则是社会的缩影与先导。

  很多人对2016年6月的一次模拟对抗记忆犹新——由美国研究人员开发的阿尔法系统在模拟空战中对抗两名退役的战斗机飞行员,人工智能系统大获全胜。在这次模拟空战中,由两架攻击喷气战斗机组成的蓝队具有更强的武器系统,但是阿尔法系统的红队通过躲避动作击败了敌机。比赛结束后,飞行员认为这款程序非常善于掌控态势,反应也灵敏得出奇,似乎能预测人类的意图,并在人类改变飞行动作或发射导弹时立即回应。军事专家表示,这个结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就像一个象棋大师输给了电脑”。

  而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中国军方高层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国治中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了这一事件,他认为,“人工智能必将加速军事变革进程,对部队编程、作战样式、装备体系和战斗力生成模式等都会带来根本性变化,甚至会引发一场深刻的军事革命。”

  那么,这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军事智能化”吗?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运营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商机预测报告

  石海明指出,“军事智能化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和军事的叠加,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我认为,军事智能化是指由人、武器装备及作战方式构成的力量体系的整体运转描述,包括智能武器的大量嵌入作战体系,但又不仅指智能武器的广泛应用,理解军事智能化要从人类社会演进及世界军事变革的高度来透视。军事智能化既有社会智能化的共性,又有鲜明的军事特色,这就是从武器平台、指控体系、作战终端等多方位、全领域进行升级、换代、重塑,以形成人机一体、智能主导、云脑作战的军事新体系。”

  AI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

  刘国治中将指出,我们应该在现有机械化和信息化基础上来发展智能化,同时用智能化牵引机械化和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层次发展。现在整个的体系建设,我觉得应该向“人”学习。

  人的大脑,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是最复杂的器官之一。也正因此,人类脑计划成为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之后,又一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的大科学工程,引起了世界强国的高度关注。

  石海明指出,在军事领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早在2008年就启动资助IBM公司“神经形态自适应可塑可扩展电子系统”项目,旨在建造机能类似于活体哺乳动物大脑的计算机系统,随后又推出了“真北”类脑芯片研发并不断升级。近年来,DARPA不断加大对脑科学、生物交叉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探索项目的资助,试图构建更加智能的“类脑”“仿人”“聚智”的军事力量体系。

  “我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军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不过就当前来说,人工智能应该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石海明说,“人工智能是赋能增效性‘技术群’,对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及作战实验等的效能提升具有联动作用,往往是军事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增强,就会带来整体军事链条的升级。”

  “目前在武器装备和指挥控制方面,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陆地、海洋、太空等各类作战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和各类智能炸弹的研发领域。”石海明介绍,如美军为了优化战术信息传输,提高指挥控制效率,近几年持续加大研发各类数据链,并为其多种机载弹药加装弹用数据链或预留数据链接口,以便升级进行智能化改造。美军的RQ-4全球鹰侦察机、MQ-1C“灰鹰”无人侦察机、无人地面战车、无人潜航器以及Chembot化学机器人、“大狗”机器人等,这些具有智能特征的无人化装备,已经引发全球军事界广泛关注。

  “而在作战实验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能够提高仿真设计的科学性、逼真性、交融性,通过智能化作战系统的模拟,最大限度地逼近未来的战争实践和战场环境,为真实的战争做好准备,通过预实践来预检验未来的军事技术,构建实战化驱动的智能化军事认知系统。”石海明说。

  军事强国纷纷抢滩

  “当前,军事强国纷纷抢占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不断加强探索力度。美军在军事智能化领域更是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全领域布局人工智能与未来战争的相关研究项目,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石海明表示。

  资料显示,美军已经拥有近万个空中无人系统,地面无人系统更是超过1.2万个,这些系统已经成为美军行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DARPA在2017年资助执行的项目中,就有多个关联人工智能的项目,其中一个“可解释人工智能”(XAI)项目,旨在开发一系列机器学习技术,以辅助未来作战人员更好地与智能化作战系统对接,升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达到更优质、更高效、更顺畅的人机融合。

  俄罗斯也在这个领域加快步伐,开始了战略层面的布局。普京甚至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俄罗斯的未来,这是全人类的未来。”2014年2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宣布成立隶属于俄联邦国防部的机器人技术科研试验中心。2015年12月,普京又签署总统令,宣布成立国家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更进一步,俄罗斯批准执行《2025年前发展军事科学综合体构想》,强调人工智能系统不久将成为决胜未来战场的关键因素,注重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改造。

  “此外,全球知名军事智库近年来也加强了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如海牙战略研究中心(HCSS)于2017年推出的《人工智能与未来国防》报告,就通过详述人工智能在中、美、俄以及以色列的应用,分析了军事领域主要人工智能项目,并对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未来应用进行了预测。”石海明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7月4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智算安全论坛暨第三届“SecGo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智算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2025年07月07日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5月3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增长。

2025年06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