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工业互联网 催生新形态工业模式

  我国工业基数大,但是大量的工业设备运行效率却很低。如果能够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工业的流程、工艺、质量等,转型升级的效果将是非常巨大的。

  小到生产网络用户定制的服装,大到百亿元产值企业的全流程管理,传说中的工业互联网无所不能,俨然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发展工业互联网,或对我国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我国建设工业互联网将遵循何种路径?从哪些环节入手?记者就此采访了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专家,对《指导意见》进行解读。

  体系建设分“三步走”

  “《指导意见》与《中国制造2025》一脉相承,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为推进‘互联网+’行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实现路径。”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国新办举行的《指导意见》吹风会上对媒体表示。

  到2025年,实现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推广,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到203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据陈肇雄介绍,我国将分202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步走”,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7项任务,简称“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

  在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副秘书长田野看来,《指导意见》是一个重磅消息:“我国工业的基数实在太大,但是大量的工业设备的运行效率却很低。如果能够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工业的流程、工艺、质量等,转型升级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提供服务型制造,让客户用得好,保证客户不出问题,就成为新的核心价值。”田野表示,把客户的数据远程采集上来,远程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提前告知客户是否会出问题,就是服务商的机会。

  田野举金风科技为例,它既是风机设备厂商,又是主轴、转子、变电箱的设备集成商,还提供风场运维。“很多客户就把相关业务整体包给金风。可以断言,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新形态的工业模式出现。”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调查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陈肇雄表示,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强国的支撑,一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各种资源更加优化配置,提升工业经济效益;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催生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的诸多新产业。

  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互联网大国,但无论是从制造业这一端,还是从互联网这一端,我们都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才专门出台国家政策,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表示。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指出目前的几个短板环节:一是现有的网络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高安全、高实时、高可靠的需求。“现在我们的网络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通信,对于产业发展还难以满足要求。二是缺乏统一的标准接口,互通性差。比如现有的工业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标准全球有20多种,现在没有办法直接进行互联互通。”韩夏说。

  韩夏说,中国的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的软件基础薄弱,各种核心技术缺失;平台应用领域单一,缺乏第三方开发,工业APP数量与工业用户数量的双向迭代和良性发展尚需时日。另外,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管理防护不到位,信息安全意识不足;标准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存在大量空白。

  除此以外,中国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供给能力不足。各类人才的缺口都很大。

  “工业互联网发展,一到两年内是一个培育期。”田野表示,首先是客户的包袱太重,各种历史的东西需要照顾,第二是概念还比较新。目前要实现快速的增长和普及,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障碍。

  陈肇雄指出,考虑到我国较明显的短板,此次《指导意见》的重点工作是:网络基础方面,重点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构建标识解析和标准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方面,重点推动建设若干个面向多行业、多领域应用的国家级平台;安全保障方面,形成国家、行业、企业协调联动的安全格局;融合应用方面,重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部署。

  平台崛起或在未来两年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GE、西门子均将未来2到3年视为平台规模化扩张的关键时期。”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安筱鹏认为,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亟待壮大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抢占全球制造业主导权的必争之地。”安筱鹏表示,谷歌、苹果等跨国巨头借强大的消费互联网平台主导全球互联网,以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正从消费领域向制造领域拓展,领军企业围绕“智能机器+云平台+工业App”功能架构,整合生态资源,抢占工业大数据入口主导权、培育海量开发者、提升用户黏性,构建基于工业云的制造业生态,不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垄断地位。

  据悉,工信部将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型,在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行业互联网平台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制定支持企业上云的政策措施和操作指南,加快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的步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7月4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智算安全论坛暨第三届“SecGo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智算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2025年07月07日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5月3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增长。

2025年06月06日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5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小幅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加快,区域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2025年05月07日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5月1日,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在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上发布《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指出在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人力密集型数据标注模式正加速向智能驱动型、平台化的新业态转型。

2025年05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