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双十一”硝烟弥漫 百度成最大赢家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在上周末落下了帷幕。其中,阿里天猫双十一当天的交易额也再次创造了新的记录:1682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网比例为66.23%,京东为1271亿元,同比增长35.4%,占比21.41%。“猫狗大战”依然是绝对主角。而单就数字而言,天猫创纪录的1682亿元,超过了冰岛或喀麦隆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影响力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一年一度有数亿人次参与的消费购物狂欢节背后,一场线上广告营销的盛宴也在同步进行。长期关注数字营销行业的研究员马文颖表示,2017年双十一以阿里、京东、苏宁等为主的电商平台在各媒体平台狂砸广告费超过10亿元。此外欧莱雅、Apple、OPPO、华为、小米等品牌厂商也频频砸下大手笔,共同打造了一场广告狂欢节。

  这其中,BAT中看起来和电商距离最远的百度,由于拥有全网最强流量渠道,尤其是依靠精准移动搜索和信息流广告的狂飙式增长,同比增长近120%,获得的广告份额接近全行业50%,成为此轮盛宴的最大赢家。



  猫狗大战背后,广告平台“马太效应”日益显现

  2017年双十一的一大现象是,伴随电商平台间近乎白刃战的激烈竞争,对于广告平台的疯狂争夺和大手笔投入,正日益引发后者出现“马太效应”:类似百度等强势流量平台,正越来越多地吸引广告资源。

  今年双十一,受阿里京东两大超级巨头及诸如苏宁、国美、唯品会、严选等数十个电商巨头共同血拼影响,各大平台火爆PK媒体广告资源,造就各家营销平台的收入再创新高。尤其,伴随“新零售”、“无界零售”等线上线下概念的提出,双11已经成为立体化的全国营销资源总动员。

  每年双十一,阿里对外花出去的广告费都是天价。2017年双十一阿里对外投出的广告营销费用高达数亿,其中一半以上“内部投放”给其控股的微博和优酷网,另外大部分则主要集中在百度,形式包含了效果广告(百度搜索广告、百度信息流广告)、展示广告(手机百度开屏、百度搜索品牌专区、百度聚屏等)等多种形式。

  相比之下,京东作为纯粹的B2C模式减少了商家间流量资源的内耗,但大盘更需要外部引流,今年双十一的营销预算同样激增。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在百度上的广告投放也不甘示弱,与阿里天猫形成掎角之势。

  马文颖表示:“初步估算,仅天猫和京东两家平台在双十一期间的广告费用就超过10亿,几乎占据同期线上广告份额的7成以上,其他玩家如唯品会、苏宁、当当等的投放都大规模减少,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经越发集中化,彻底形成两家独大之势。”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双11之前京东通过“京度计划”完成和百度的数据对接,对其此次巨额广告投放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效果。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是“猫狗大战”中高管赤裸裸的互怼,还是各家电商平台传来的销售额捷报,都可以从背后的营销一场全行业营销大战看出端倪。

  流量战争:华丽升级的百度打出漂亮一战

  在对比2017年双十一与2016年双十一期间广告预算支出后,马文颖也指出,淘宝、京东、苏宁、唯品会、国美等主流电商平台依然保持强大竞争力,而当当网、一号店、亚马逊等平台开始降低双十一广告支出。另一方面,独立品牌方面,欧莱雅、APPLE、OPPO、华为等品牌也都跻身预算大户。

  而在广告平台选择上,传统互联网流量霸主百度依然是各家平台的首选。数据显示,阿里、京东都选择了把最大的广告订单给百度,而且不仅是百度传统优势的效果广告,今年在展示广告方面的预算也空前激增,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Apple、OPPO,都是这个市场上最聪明的广告主了,从他们的选择,也可以看出市场的新动向”,长期关注在线广告市场的业内人士王峰称,“随着信息流发力,百度不仅稳固了效果广告的霸主地位,在展示广告方面也表现出强劲实力,综合来看,百度仍然是这些‘最聪明的广告主’的第一选择。”

  可以看出,在线上广告领域,品牌广告主们对传统的门户、渠道展示需求再下降,同时对新兴渠道、品牌展现角度的诉求开始提升。同时,伴随着信息流广告、意图营销等产品和技术创新,百度“搜+推”模式带动之下的信息流平台广告价值已经受到业界最顶端玩家的认可。

  王峰认为:“除了传统的效果广告优势不可撼动,百度通过全网最全的用户搜索标签和行为特征,通过AI技术精准的给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使原生内容和用户兴趣的更好结合,给用户带来的是愉悦的阅读体验;对于商家而言,信息流广告分发效率比新媒体软文更高,但又比展示广告更能传递品牌信息,这是百度仍然占据霸主地位的最大优势。”

  从目前中国电商整体环境看,一边是众多卖家和平台营销成本飙升、苦觅出路,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电商流量获取渠道的增量匮乏,推高行业盈利门槛。“随着京东、天猫以及苹果、OPPO等厂商在最关键的战役做出‘聪明的选择’,广告主们也需要更新思维,无论是效果广告还是展示广告,或许都应该更重视百度了。”

  “随着百度AI的进化和更加高效的投放,百度成为双11最大赢家并不只是今年,还将是未来数年的常态。”马文颖表示。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云计算标准化新蓝图出炉 到2027年制定逾30项新国标行标

云计算标准化新蓝图出炉 到2027年制定逾30项新国标行标

10月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为未来几年云计算产业的标准化发展绘制了清晰路径。《指南》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新制定云计算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以持续健全产业标准体系,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10月13日
国家数据局力推“数据要素×”行动 多地深化实践激活数据价值

国家数据局力推“数据要素×”行动 多地深化实践激活数据价值

9月28日,国家数据局举办第三场“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栾婕在会上系统介绍了行动计划启动以来的进展与成效,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她强调,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通过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深化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实数融合),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其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

2025年09月30日
首个标准发布! 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政策态度支持明确 多家企业已布局

首个标准发布! 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政策态度支持明确 多家企业已布局

2025年9月16日,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最新批准发布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为脑机接口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界定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简称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的术语和定义。

2025年09月17日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