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滴滴大数据看用车供需 看社会变迁

  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或公共交通,或开车,或打车。和以前不同的是,近五年来,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了,通过互联网可以查询公交线路、班次,哪条路较为拥堵?什么地方人多,这些都是基于出行数据的积累分析,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中国经济新坐标”为主题,全面介绍了滴滴大数据在出行和交通方面的成果。

  滴滴大数据看用车供需 看社会变迁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滴滴大厦

  滴滴的出行数据量有多大?央视报道,滴滴拥有超过4.5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开展服务,每天的订单量高达2500万,相当于全球其他市场,包括美国加到一起,所有移动出行市场总量的2倍,每天要处理数据4500TB,相当于450多万部蓝光电影。

  而在北京,工作日早高峰一分钟内有超过1600人使用滴滴叫车,所有的供需一目了然。

  这么大的数据处理量难道只是为了统计出全国有多少人在打车吗?这些数据反映背后的现象意义非凡。

  王占伟是滴滴媒体研究院的首席数据分析师,已经从事大数据行业十年。他表示,透过滴滴大数据可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工作情况。比如工作日中关村软件园的夜间出行订单比较多,尤其是晚上9点之后的订单,可以推断,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员加班稍微多一些。

  另外,王占伟表示,透过这些出行大数据,还可以看到不同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的分布,长期的观察就能发现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的发展、变迁情况,非常有研究价值。



  滴滴数据分析师们讨论数据

  滴滴大数据匹配司乘需求 便利出行

  央视报道称,滴滴大数据的应用不只在观察城市发展变迁这种宏观层面,最为实际的是匹配司乘信息、提高车主、司机收入。

  崔楠是一个80后上班族,从家到单位需要四十分钟车程,因为上班时间比较自由,买车之后就做了顺风车主,上下班和周末都会选择捎上一些顺路的乘客。

  崔楠说,自己一个人开车上下班也挺费油的,拉个人可以省点油钱,同时,一个人在车里也很无聊,还容易犯困,拉个乘客一起聊聊天,非常舒服。而乘客小刘也非常喜欢这种出行方式,“一趟下来能节省60%-70%的车费”。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今时今日,顺风车这个词已经不算新鲜了,甚至是很多人出门的首选。其实,在1998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顺风车出行,但是那个时候的顺风车并没有发展起来,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没有数据的支撑,司机与乘客之间无法匹配,有了滴滴大数据支撑,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市民使用顺风车出行

  专车司机利用滴滴大数据热力图提升收入

  匹配司乘信息,节省乘客车费,司机的收入能否保障呢?央视报道称,作为专职司机,这些年收入的增长,也都是大数据在帮忙。

  滴滴专车司机张来福表示,在自己的手机上可以看到滴滴后台上的热力图,平时订单量不多的时候,他就可以去热力图上人比较多的地方,很快就能够接到单。

  张来福说,热力图是滴滴基于大数据专门为平台上的司机研发的,通过热力图可以明确看到城市的哪些区域用车需求高,他们去到这个区域,既能解决城市区域用车需求,也能提高自己的做单收入。老张以前对互联网几乎没什么接触,现在有了大数据的支撑,一天轻轻松松就能赚到八九百块钱。以前,每次出车前,妻子都会叮嘱老张,开车在路上要注意安全,钱赚的少没关系,一定平安到家。



  滴滴司机用热力图查看供需

  现在,老张的妻子已经很少担心老张的安全驾驶问题了,而法宝就是滴滴公司基于大数据所建立的安全驾驶系统。

  滴滴大数据保障司乘安全 构建未来智慧交通

  滴滴出行CTO张博表示,滴滴现在研发的“滴滴护航”系统,可以根据手机的定位和陀螺仪知道这个司机的驾驶行为,他是不是有急加速、急减速或者急转弯。滴滴通过这些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判断这个司机的驾驶行为和习惯,通过前沿技术去做司乘安全的监控,这一切都是基于大数据。



  滴滴出行CTO张博介绍滴滴大数据应用

  央视报道称,未来的出行将更加智能,未来城市的交通建设也将趋于“智慧”,在这方面,滴滴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已经走在了前列:2015年滴滴研究院在北京创立,2017年3月,滴滴美国研究院在硅谷成立。滴滴美研院近百人的团队聚集了包括北美、欧洲等全球顶级的科学家,在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在国内济南、贵阳、深圳等20多个城市,基于滴滴大数据的智慧信号灯、智慧诱导屏、潮汐车道等都已落地,通过滴滴大数据优化的城市主干道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延误时间平均下降了10%-20%。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