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媒体转型筑起"付费墙" 数字媒体进付费阅读时代

  “有质量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廉价的”,美国新闻集团掌门人鲁伯特·默多克在2009年做出了一个震惊全球传媒业的决定——新闻集团旗下所有新闻网站都将实施收费。八年后,财新传媒宣布开启“全面付费”,财新网也成为国内第一家试水收费制的新闻网站。

  近年来随着广告营收断崖,全球媒体都不约而同被放逐到了严酷的商业大考之中,而花样迭出的付费模式能否为新闻传媒注入活水?

  财新转变盈利模式

  日前,财新传媒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6日起正式启动财经新闻全面收费,并通过“财新通”“周刊通”“数据通”“英文通”的“四通”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目前收费过渡已经开始,购买《财新周刊》数字版(298元/年)就可成为用户,并在三周后平稳过渡为“财新通”用户(498元/年)。

  财新网此前已属于“半收费”网站。其线上《财新周刊》、财新“数据+”和“财新英文”系收费产品,而发稿量最大的财新网则可免费阅读。而从今年9月下旬以来,财新网部分网稿已经开始收费或定时收费,10月初以来该网站已陆续推出每日收费稿件。

  “在收费升级后,财新网主要新闻设为收费或分时收费——即48小时内免费,然后转入收费。”财新传媒副总裁、运营部负责人康伟平表示,财新网仍将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免费,主要为常规性新闻视频、图片、博客以及部分观点评论等。

  对于此次“扛起收费大旗”,财新在公告中坦言,此举是“财新成立近八年来的一次商业模式转型,目的在于聚焦精准用户,倾力提供高质量原创财经新闻内容,也是借鉴国际同行经验,为寻求基业长青做出的重要探索”。

  全球媒体筑起“付费墙”

  面对内容农场与社交媒体的双重夹击,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为代表的老牌传媒巨头,已纷纷筑起了“付费墙”,开启付费阅读时代。

  《华尔街日报》早在1997年就开始试水阅读收费,并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付费数字新闻网站之一。非订阅用户点开网站界面,只能看到文章开头两段。在长达20年的探索中,其付费模式进行过多次调整,比如,今年8月给非订阅用户24小时的“访客权限”,在此期间他们能够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一些报道样本,而不需要一开始就去购买付费服务。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电子阅读器产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付费订阅模式的商业化探索让这些老牌报业集团重新焕发出生机。在2011年推出“付费墙”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就已超过广告收入;《金融时报》自2002年至今一直实行网上新闻收费制度,其页面阅读量增加了一半,订阅收入与广告收入也均有所上升。

  蓄势待发的付费阅读也让社交平台嗅到了无限商机。今年7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Facebook正在制定平台付费阅读计划,让用户可直接在平台上订阅各家媒体发布的内容。

  付费模式或分而治之

  “优质的内容,不论是知识还是资讯,都值得付费。”新榜创始人徐达内坦言。然而,在“免费主义”盛行的互联网时代,无论付费模式进行怎样的探索创新,其所承担的风险都是不容小觑的。

  《纽约时报》就曾因受众流失在关闭、重启新闻付费业务之间数度徘徊。财新掌门人胡舒立曾说过,“培育一个收费市场是非常难的事。”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有33.8%的用户对新媒体内容付过费,15.6%的用户有付费意愿但没有实际行动。

  记者发现,除了498元一年的“财新通”,财新旗下还有两款更高端的付费产品:定价1348元/年的英文新闻产品Caixin Global与定价1998元/年的数据分析产品“财新数据+”,瞄准高端精英用户。

  “财新既做内容生产原创,又做渠道发布,此次启动全面收费是个了不起的尝试。”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优质的内容直达用户,避免商业网站任意抓取,这对版权保护大有裨益。”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是否采用付费模式以及采用何种付费模式,需看媒体自身特性。能吸引读者付费阅读的内容,大多是垂直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性、附加值且不容易在网上找到同类免费内容的新闻产品,而综合型媒体则不太可能在付费业务上取得成功。未来网络新闻付费领域或将“分而治之”,垂直专业类媒体发力在线付费内容,大型综合类媒体则延续之前的免费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