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媒体转型筑起"付费墙" 数字媒体进付费阅读时代

  “有质量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廉价的”,美国新闻集团掌门人鲁伯特·默多克在2009年做出了一个震惊全球传媒业的决定——新闻集团旗下所有新闻网站都将实施收费。八年后,财新传媒宣布开启“全面付费”,财新网也成为国内第一家试水收费制的新闻网站。

  近年来随着广告营收断崖,全球媒体都不约而同被放逐到了严酷的商业大考之中,而花样迭出的付费模式能否为新闻传媒注入活水?

  财新转变盈利模式

  日前,财新传媒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6日起正式启动财经新闻全面收费,并通过“财新通”“周刊通”“数据通”“英文通”的“四通”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目前收费过渡已经开始,购买《财新周刊》数字版(298元/年)就可成为用户,并在三周后平稳过渡为“财新通”用户(498元/年)。

  财新网此前已属于“半收费”网站。其线上《财新周刊》、财新“数据+”和“财新英文”系收费产品,而发稿量最大的财新网则可免费阅读。而从今年9月下旬以来,财新网部分网稿已经开始收费或定时收费,10月初以来该网站已陆续推出每日收费稿件。

  “在收费升级后,财新网主要新闻设为收费或分时收费——即48小时内免费,然后转入收费。”财新传媒副总裁、运营部负责人康伟平表示,财新网仍将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免费,主要为常规性新闻视频、图片、博客以及部分观点评论等。

  对于此次“扛起收费大旗”,财新在公告中坦言,此举是“财新成立近八年来的一次商业模式转型,目的在于聚焦精准用户,倾力提供高质量原创财经新闻内容,也是借鉴国际同行经验,为寻求基业长青做出的重要探索”。

  全球媒体筑起“付费墙”

  面对内容农场与社交媒体的双重夹击,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为代表的老牌传媒巨头,已纷纷筑起了“付费墙”,开启付费阅读时代。

  《华尔街日报》早在1997年就开始试水阅读收费,并成为全球最成功的付费数字新闻网站之一。非订阅用户点开网站界面,只能看到文章开头两段。在长达20年的探索中,其付费模式进行过多次调整,比如,今年8月给非订阅用户24小时的“访客权限”,在此期间他们能够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一些报道样本,而不需要一开始就去购买付费服务。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电子阅读器产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付费订阅模式的商业化探索让这些老牌报业集团重新焕发出生机。在2011年推出“付费墙”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就已超过广告收入;《金融时报》自2002年至今一直实行网上新闻收费制度,其页面阅读量增加了一半,订阅收入与广告收入也均有所上升。

  蓄势待发的付费阅读也让社交平台嗅到了无限商机。今年7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Facebook正在制定平台付费阅读计划,让用户可直接在平台上订阅各家媒体发布的内容。

  付费模式或分而治之

  “优质的内容,不论是知识还是资讯,都值得付费。”新榜创始人徐达内坦言。然而,在“免费主义”盛行的互联网时代,无论付费模式进行怎样的探索创新,其所承担的风险都是不容小觑的。

  《纽约时报》就曾因受众流失在关闭、重启新闻付费业务之间数度徘徊。财新掌门人胡舒立曾说过,“培育一个收费市场是非常难的事。”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有33.8%的用户对新媒体内容付过费,15.6%的用户有付费意愿但没有实际行动。

  记者发现,除了498元一年的“财新通”,财新旗下还有两款更高端的付费产品:定价1348元/年的英文新闻产品Caixin Global与定价1998元/年的数据分析产品“财新数据+”,瞄准高端精英用户。

  “财新既做内容生产原创,又做渠道发布,此次启动全面收费是个了不起的尝试。”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优质的内容直达用户,避免商业网站任意抓取,这对版权保护大有裨益。”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是否采用付费模式以及采用何种付费模式,需看媒体自身特性。能吸引读者付费阅读的内容,大多是垂直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性、附加值且不容易在网上找到同类免费内容的新闻产品,而综合型媒体则不太可能在付费业务上取得成功。未来网络新闻付费领域或将“分而治之”,垂直专业类媒体发力在线付费内容,大型综合类媒体则延续之前的免费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