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脸识别技术多领域落地 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靠脸吃饭、刷脸取钱、看脸值机……当身份证、银行卡、微信和支付宝账号纷纷与“脸”绑定在一起,“刷脸时代”正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走来。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消费、金融、出行等多个领域加速落地,信息泄露、安全隐患等问题却也相继浮出水面。

         取钱、值机 “有脸就行”

         最近,市民赵先生到银行取钱时却发现银行卡忘在了家里,本准备回家取卡,却被农行工作人员告知“刷脸”也能取款。

         在ATM机操作界面选择“刷脸取款”,然后ATM机就启动了红外双目摄像头进行活体识别。对着摄像头眨眨眼睛,就完成了人脸抓拍。随后,刷身份证或输入手机号,进行二次验证。身份识别成功后,选择取款的账号,输入取款金额和密码,钱就从ATM机里“吐”出来了。

         无独有偶,汇丰银行日前宣布已成功推出手机银行人脸识别功能,用于小额移动支付。而早在2016年,招商银行就已率先在全国106个城市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

         时光回溯至2015年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笑脸被定格在汉诺威电子展的大屏幕辨认框内。几秒钟之后,大屏幕显示支付成功,马云成功“刷脸”购买了一张1948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纪念邮票。短短两年时间,人脸识别技术就在银行、第三方支付、交通出行、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抢滩布局。

         在杭州万象城肯德基的KPRO餐厅里,消费者就能体验一把“靠脸吃饭”。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只要1至2秒钟,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全程不到10秒钟。忘带钱包、信号不好、手机没电的尴尬或将从此烟消云散。

         今年春运,北京等多地火车站就已推出“刷脸”进站通道;今年6月,在河南南阳机场,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让旅客在登机口刷脸秒速验证登机;今年8月,在通州的京东线下商店,消费者的脸就是密码,刷脸瞬间完成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当“剁手”买买买后,“刷脸”有望成为下一个“接棒”姿势,在快递自提柜轻松取货。9月14日,蚂蚁金服宣布人脸识别技术将向物流行业开放,首批支持刷脸取件的自提柜已在上海5个快递站试点。

         不敢“露脸”

         防盗刷神器走红


         有脸就行,刷脸过关。最近揭开神秘面纱的全屏iPhoneX手机,可谓把这波“靠脸上位”的智能热浪推向了高潮。

         “对着摄像头摇头两次即可完成Face ID的面部信息注册,速度比Touch ID记录指纹还要快。用来进行开机解锁时更简单,只要盯着屏幕前置摄像头看一看,手机上的锁定图标就会变成解锁状态。”一位现场体验苹果手机人脸识别功能的网友如是描述。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关于Face ID功能,苹果公司宣称双胞胎都能正确识别。为了防盗刷,苹果甚至与好莱坞模型团队进行了对比验证,以保证所识别的人脸不能被人脸蜡像等仿制品所替代。

         如此“神奇”的识别、解锁,虽然着实炫酷,但真若走到你我身边,瞬间引发了一大批“不适应症”:“朋友让我帮看看这件衣服怎么样,我一瞅屏幕,支付成功了”,“半夜老婆趁我睡觉解锁手机怎么办”,相似度颇高的“网红脸”锁屏是否形同虚设……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款售价28元的淘宝防面部识别解锁面罩日前在朋友圈流传。据网络图片显示,这款蒙脸睡眠头套将头发眼睛鼻子全部包裹,只在唇部挖了个洞露了出来。不难发现,不少网友对人脸解锁技术既欣喜又担忧。

         “靠脸走天下”

         还需技术心理“双保险”


         近年来,随着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在人脸识别这个细分“江湖”展露头角,“刷脸”应用也早已成为资本巨头厮杀的一片红海。

         据36氪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预计,最迟至2019年,我国AI(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报告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在计算机视觉应用场景上大放异彩,其中,动态人脸识别技术是目前创业热度最高的细分领域,尤其是金融和安防场景,将成为创业公司的重点布局场景。

         虽然人脸识别解放了双手、告别了密码和二维码,但当“刷脸”和“钱”紧密绑在了一起,不管是厂商还是用户都难以潇洒,不得不谨慎对待。

         今年“3·15”晚会,央视主持人手持两部手机,一张观众的自拍照不仅能够眨眼、转头、微笑,还能变成可受任何人控制的脸部模型,令全场一片哗然。看似十分安全的人脸识别,就这样被破解了。在央视看来,指纹、人脸在内的生物特征,属于用户的隐私范畴。如果被不法分子盗用或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密码泄露了还能更换,人脸呢?难道也要换吗?”有网友不禁感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需要搜集诸如面部特征、指纹、虹膜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关系到老百姓的个人隐私,更涉及公民安全等法律问题,是否该交由企业存储,未来的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成为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