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微信、支付宝大打补贴战 获客难度越来越大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现金补贴的奖励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屡试不爽,不管是之前的网约车红包战,还是眼下的第三方支付争霸赛,都是如此。用户愿意为红包去尝试体验,也是对心理的一种补偿和满足。

        步入8月,第三方支付战场硝烟四起。

        7月31日,支付宝宣布,从8月1日到8月8日一周时间内,提高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消费2元以上可能有4888元奖励。



        随后,微信支付不甘示弱,决定从8月1日开始,持续整个8月,微信都将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支付。

        支付宝、微信支付同日开启新一轮补贴大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小秘密”? 又有多大价值?

  补贴体验不如人意

        根据微信支付团队所言,8月1日至7日,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可领取并累积鼓励金,还可额外随机获得现金红包、专享代金券等惊喜彩蛋。鼓励金可在8月8日当天一次性抵扣。今年还新增随机出现的可分享鼓励金,让好友之间“相互鼓励”。

        据透露,微信已联合几乎所有支持微信支付的商家,将为用户打造一个智慧生活狂欢节。

        而蚂蚁金服宣布8月发起一场大规模无现金周活动:8月1日起的一周内,将提高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最高将达4888元。据悉,无现金周期间,将有超过1000万线下商家参与支付宝活动。全国的支付宝用户只要在支持支付宝收款的商家消费超过2元,就有机会获得奖励金。

        那么,消费者对这些消费补贴感受如何?

        “这几天无论是在外吃饭,还是买咖啡、买衣服,每次用微信扫码支付后,一般都能收到几毛钱或几分钱的所谓奖励金。”一位朋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无感,没有多大意义。像我这种已经习惯了微信支付的人,无论有没有这种补贴都还是会用这一支付方式,但也不会因为这种补贴而特意多使用。而对于身边一些并不太使用微信支付的朋友来说,这种优惠、补贴同样没多大吸引力,根本不会因为这种补贴而特意选择。”

        这也让《国际金融报》记者想到了前不久Apple Pay推出的优惠活动。7月18日至7月24日,苹果和银联在国内开启盛大优惠活动,凡在有银联云闪付标识的指定商铺,使用Apple Pay即可享受低至5折优惠及高达50倍银行信用卡积分奖赏。据悉,这是Apple Pay入华以来史上最大规模优惠,苹果希望通过这次大促来调动苹果用户使用Apple Pay的积极性。

        根据公开数据,活动期间,Apple Pay日均交易笔数周环比增长109%,其中线上交易笔数涨幅十分可观,约为线下交易的2倍。从数据表现来看,Apple Pay的这次战果的确不错。然而,用户体验真的好吗?

        广告打的是5折优惠,但是在每个具体的门店消费都有折扣优惠的上限额度,大部分都是10元或20元封顶。而且,每家店每天使用Apple Pay支付优惠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往往轮到自己结账时优惠名额已经没了。”白领王小姐称。

        而记者在爱婴室的一番体验也证实了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7月23日,上海浦建路上的爱婴室从上午10点开始开放Apple Pay扫码支付5折优惠活动,但是优惠金额50元封顶。于是,这引发了当天的一场混乱,很多消费者都早早排队,但是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商家就宣布优惠名额用完了,这引来了当天众多消费者的不满甚至谩骂。

  获客难度越来越大

        为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此时要掀起一场体验口碑似乎并不太好的补贴大战呢?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支付宝、微信之所以在这个时点推出无现金日活动,一是淘宝、天猫的“88会员节”以及苏宁“818发烧节”在即,而电商向线下拓展的速度在持续加快,支付将起到支撑作用。其次,目前网购只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足15%,线下显然才是各家支付眼中的“金矿”,谁抢占到了更大的线下份额,谁就赢得了主动。

        “现金补贴的奖励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屡试不爽,不管是之前的网约车红包战,还是眼下的第三方支付争霸赛,都是如此。用户愿意为红包去尝试体验,也是对心理的一种补偿和满足。”曹磊说。

        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对C端的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而之所以大家还愿意时不时地砸钱打优惠战或价格战,也是把目光放在了未来的增量市场。虽然,如今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手机扫码支付已经相当普遍,但是大部分的其他城市却并非如此。因此,潜在用户的量是极其庞大的。”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最新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环比增长47%。而5年后甚至10年之后,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究竟能达到怎样的规模,没有定论,却给足了大家想象空间。

        “因此,包括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内的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一方面积极拓展商户资源,不仅大超市、小便利店等被囊括在内,连早点摊等路边小摊也逐渐成为布局对象;另一方面以补贴等优惠措施来吸引新用户。”上述人士坦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轮补贴大战的对象显然不是主要针对自己的存量用户的,而是为了吸引新用户。

        不过,该人士也坦言,尽管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这块不断扩大的“蛋糕”相当诱人,但是潜在用户的获客难度的确是在不断地加大。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