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快速增长
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增长十分迅速的热门产业之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9万台,增速14%,预计今年增速为13%左右。2016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达8.9万台,比2015年增长26.6%。其中,国产机器人共销售2.9万台,同比增长30.9%。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曾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占据全球25%的市场,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从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了解到,机器人不仅在工业领域存在广阔市场,近年来已经渗透到医疗、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记者在展会中走访了多家机器人企业,发现了外形酷似姚明、投篮命中率超高的双足站立机器人,会跳舞的陪护机器人,会“做”外科手术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5秒拼好六面魔方的智能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机器人。
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的企业FESTO的仿生机器人凭借其仿生蜻蜓、仿生水母吸引了业界目光。据FESTO负责人介绍,公司主要从自然界生物获取灵感,通过仿真技术制造自动化产品,使得工业生产线变得柔性化,找到更合适产品生产的材料。目前,该公司和北京航天研究的章鱼爪抓手已经在市场销售,用做生产线上的抓取工作。
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自主设计的国内首款工业机器人学习应用App——“海渡学院”也正式发布,并已在安卓、苹果等主流手机系统的“应用市场”上线。该软件搭建了从入门到精通的进阶式学习系统,涵盖丰富的轻量学习内容;平台每周开设业内资深专家、学者讲座直播,实现实时互动,颠覆传统课堂学习方式,打造全免费、无门槛的工业机器人线上教学模式。
另有部分公司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如由旺合盛世技术团队研发的云智光机器人。云智光机器人主要是以医疗、科技、房地产为主进行研究开发,产品拥有发达的“云大脑”,可以增强单个机器人的能力,执行复杂功能任务和服务,同时,机器人和机器人之间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多领域拓展
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需求,也引导企业开始布局多个领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透露,北京市的战略愿景是建成全球新兴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预计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规模将达600亿元左右。
以家用机器人为例,iRobot公司结合对家用机器人的深入洞察,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构想。该公司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家庭机器人来构建家庭物理空间以及保持不断更新,并获取对物理空间的理解,例如创建一份家居空间的地图。这将可以解决未来智慧家庭在复杂性和可用性上的挑战。
对此,iRobot公司技术副总裁Chris Jones谈道:“对物理空间的理解,可以让网络中的智能设备确定它们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并以相互协调的方式自主运行。例如,当家庭中的传感器知道哪些灯位于同一个房间时,这些传感器就可以在人走动时,自动开启特定房间内的灯具。”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沈阳通用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李洪谊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与首钢合作,在北京专门做停车机器人,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未来公司还将以沈阳为中心,向全球推广医疗机器人。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公司从去年成立到现在已经签订了1亿元的项目订单。
FESTO(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闫瑜称,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发展最大的一个趋势,“目前我们还只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机器人还将更加智能,同时也需要机器人代替人工提高效率,创造财富”。
资金、研发仍需支持
尽管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但这个行业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研发者攻克。
Chris Jones指出,随着物联网市场的蓬勃发展,智慧家庭的实现早已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遥远,但要实现这一愿景,仍然需要解决很多挑战。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的估测,到2022年,一套典型的家庭住宅将包含超过500台智能设备,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可用性难题将会成为阻碍智慧家庭实现的因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如何手动控制机器人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还值得探讨和改善。
李洪谊坦言:“公司希望得到北京市政府研发生产能力的支持,更大层面上需要北京市政府在停车市场上给企业更大的机会,提供停车需求的领域,帮助企业与市场对接。”
对于中国的机器人市场,闫瑜称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没有充足的研发资金,第二是一些企业心态浮躁,机器人产业需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研究,才能做好机器人产业。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但随着各地大量建设各类机器人产业园区,重复性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逐步显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下一步既要在防止产业无序扩张、重复低水平建设上加大力度,又要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创新。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也指出,我国很多机器人企业主要发展中低端产品,高端方面不足,这也体现了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差的行业痛点。产业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和隐忧已经出现,机器人产业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在标准和检测体系方面需要加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