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呈繁荣景象 用户超3亿市场90亿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提起近几年的热播剧,很多人都会随口说出很多,比如《甄嬛传》、《何以笙箫默》、《遇见王沥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琅琊榜》……实际上,这些收视率超高的电视剧,最早都是以网络文学的形式出现的,并且赢得了一批忠实拥趸。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发表的作品已达1400余万种,并有日均超过1.5亿文字量的更新。支撑上述数字的写作者超过1300万,其中相对稳定的签约作者已近60万人。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井喷式的繁荣景象是传统文学形成千百年来所未曾有过的。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及衍生品带火了文化娱乐市场,打造出以网络文学为源头的“互联网+”产业。

  爱恨就在一瞬间

  “看到喜欢的小说就希望能一口气读完。如果文章没有完结,再晚也会等着作者更新。倘若一篇小说看到精彩处作者就弃更(再也不更新)了,空落落的心情跟失恋似的,对作者也立刻粉转黑,爱转恨。”王轩是一位网络文学的重度爱好者,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死忠粉”。她看过多少网络小说连自己也数不过来。“很多网络小说其实没有多少‘营养’,也不能获取知识,但对我来说就是减压。”王轩说。

  网络文学质量参差不齐一直被人诟病。优质的小说语言凝练、故事跌宕起伏有吸引力、人物形象丰满,但“烂文”往往对白枯燥、文字冗长、故事套路化严重。比如现在网友们常说的“这个鱼塘我包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等段子,很多都来自于网络小说里套路化的情节。

  “可能是因为网络文学水平高低不一,烂文很多,所以有些人觉得网文是一种低端文学。但我不这么认为。任何媒介上的文章都有好有坏,不能因为它写在网上就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它。其实我知道周围有很多人喜欢看网文,但迫于这种观念压力,很少有人承认罢了。”

  网络文学并不是这一两年间火起来的,而是已有20年的历史。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在华创办“榕树下”文学主页,为大众文学提供了原创写作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后,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互联网上大火,“网络文学”进入年轻人视野。20年间,网络文学取得的成绩不可小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3.33亿,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达90亿元,网络文学产品进入红利期。

  漂洋过海来看“你”

  《盘龙》是一部在国外很受欢迎的中国网络小说。它完结那天,很多外国网友依依不舍地留言,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热度由此可见。

  中国网络文学在互联网的连接下“出海”并赢得了外国人的青睐。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网络小说更是早就成为深具影响力的外来流行文化,每年以百部左右的速度进行创作和翻译。

  2015年,中国网络小说在英语世界掀起了翻译热潮,许多大部头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中国网络文学因其剧情新颖、人设讨喜、技能魔幻等原因获得了海外读者的青睐。此外,对外国网友来说,中国网络小说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神秘的东方色彩,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成为全球网文界的热点话题,“网文出海”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据三家最大的网络文学翻译网站武侠世界(Wuxia World)、引力传说(Gravity Tales)、伏拉雷翻译网(Volaro Translation)2017年6月统计数据,3家合计月活跃读者数(月独立知识产权)已达550万,已经翻译和正在翻译的中国网络小说接近百部。

  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蓬勃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由点及面的口碑效应。中国网络文学已同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自发翻译并分享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社区、网站已达上百家。读者遍布东南亚、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土耳其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让人欢喜让人忧

  如果外国读者第一次看中国网络小说是因为猎奇,那么第二次、第三次看时则是被精彩的内容所吸引。前几年,当中国网络文学尚未进入英文世界的读者视线之前,日韩网络小说、漫画早已“攻城夺地”。但今日,中国网络小说在该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这与国内网络文学事业迅猛发展是离不开的,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市场规模平均年增长率在20%以上。

  然而,繁荣背后亦有隐忧。在网络文学写手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传统文学圈子进来难,但进来了就可以呆一辈子;网络文学圈子进来简单,但说不定哪天就不见了。大浪淘沙,如何提升内容质量,摆脱“套路”留住读者,是网络文学写手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曾公开表示,从内容角度看,中国目前的网络文学还存在相当程度的“量大质低”之疾。“重迎合市场,轻价值导向;重个人倾诉,轻时代分量;重离奇猎奇,轻文化底蕴等现象尚未根本扭转。抄袭模仿、千部一腔,难免陷入套路化的窠臼;娱乐至上、浅薄浮躁,难以摆脱唯点击率的怪圈。”张毅君说。

  此外,网络文学盗版现象较为严重。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到:目前中国网络版权侵权盗版主要有“网络站点”“文档分享平台”“云储存”“应用软件客户端”等途径。其中,“网络站点”甚至形成了一条由盗版商、搜索引擎、盗版网络站点、广告商等多方构成的完整的利益链条。这些侵权行为不仅损害到作者和正版网络平台、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的利益,而且阻碍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也显示,2014年盗版网络文学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计价,电脑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将达到43.2亿元,移动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达34.5亿元,衍生产品产值损失21.8亿元,行业损失近100亿元。

  网络文学门槛低是一把双刃剑。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写作者和经营者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更多的“匠心”精品。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7月4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智算安全论坛暨第三届“SecGo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智算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2025年07月07日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5月3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增长。

2025年06月06日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5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小幅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加快,区域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2025年05月07日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5月1日,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在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上发布《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指出在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人力密集型数据标注模式正加速向智能驱动型、平台化的新业态转型。

2025年05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