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京地铁实现手机刷卡支付 未来公共交通领域也将涉及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手机支付行业运营格局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8月14日北京市地铁全线开通手机刷卡乘车功能,乘客出门不必携带公交IC卡,使用手机就可以乘坐北京现有15条地铁线路,北京的公共交通正在加速普及移动支付技术。

  现在,在智能手机上下载“手机一卡通”应用,绑定手机号,设置支付密码,充值,经过这一系列简单的流程,只需几分钟您就可以拿着手机到北京地铁站内闸机上刷卡乘坐地铁了。从8月14日起,在北京的15条地铁线乘客都可以使用手机刷卡进站出站,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面对手机一卡通这一新鲜事物,不少乘客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今年正在上大四的小刘刚要从一号线地铁某站出来,就被地铁发放的《手机一卡通使用说明手册》吸引了,她说:“我挺想试试这个手机一卡通的,因为我经常公交卡充完钱之后就丢了。然后,手机几乎不离身嘛,所以就不会造成什么财产损失。”

  尽管目前手机刷卡乘车只占北京地铁交易量的2%,使用过手机一卡通的乘客比例也不高,但在8月14日正式开通手机刷卡之前一个月的试点期间,“手机一卡通”开卡量已达20万张,日均交易笔数20万笔。刷“手机一卡通”乘坐地铁无需缴纳押金,可以省去公交卡丢失和充值、退卡时在售票窗口拥挤排队的麻烦,而且还不需要网络连接即可支付不消耗手机流量。

  但使用“手机一卡通”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硬件门槛。可以刷卡乘车的手机必须具备NFC功能。之所以没有使用时下更加流行的二维码移动支付方式,是因为在公共交通出行领域,NFC支付技术具有特殊优势,易观交通出行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张旭介绍说:“NFC(技术)因为支付的流程更短、支付的速度更快,所以说(在)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就只能选择它,比如说在进入地铁站的时候,在这种场景下,选择NFC会更好一些。”

  至于目前苹果手机暂时还不能使用手机一卡通,张旭说,苹果的硬件设备是支持NFC技术的,但由于其软件系统的相对封闭性,从而导致苹果手机不支持“手机一卡通”。但只需要将其软件接口向第三方开放,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手机一卡通”不同于实体押金卡,有些乘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刷卡不成功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手机因电量不足而处于关机状态,或者未开启NFC功能;其次,不同型号、品牌的手机的NFC感应模块位置不同,刷卡时手机的感应模块未能靠近地铁闸机的读卡区域;最后,手机内的NFC功能对应了多个使用场景,绑定了手机银行卡或其他城市的公交卡,而没有对应北京公交一卡通。

  在满足了软硬件要求,又按照正确方法使用的情况下,用户就可以顺利地享受到“手机一卡通”所带来的各项便利了。其实,“手机一卡通”早在2013年时就已经推出。目前,“手机一卡通”的功能和支付范围远远不止于刷卡乘坐地铁。北京公交一卡通公司“手机一卡通”项目负责人韩雪说:“手机一卡通的应用领域跟蓝色的押金卡是一样的,一样可以适用于公共交通领域。而且在乘车优惠方面也是和普通一卡通享受同等的票价政策。也就说持‘手机一卡通’乘坐公共交通是可以享受五折优惠的。”

  今后,一卡通公司还会推出电子发票领取的相关办法,以解决手机充值后领取发票不便的问题。此外,除了NFC技术之外,在公共交通领域还存在扫码支付的方式,一卡通公司正在研发相关产品。届时,公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方式也会变得更加多样。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7月4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智算安全论坛暨第三届“SecGo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智算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2025年07月07日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互通:2026年建成三级算力平台 2028年形成算力互联网

5月3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推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助力数字经济增长。

2025年06月06日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5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行业运行平稳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5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小幅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加快,区域发展呈现分化态势。

2025年05月07日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加速转型 大模型驱动新业态发展

5月1日,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在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上发布《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指出在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人力密集型数据标注模式正加速向智能驱动型、平台化的新业态转型。

2025年05月07日
中国AI创新领跑全球!2024年中国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占比超六成

中国AI创新领跑全球!2024年中国新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占比超六成

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会上,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并指出中国正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5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