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能硬件行业尚处在探索期 智能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智能硬件产业运营格局态势及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作为未来物联网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智能设备已显现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业界认为,我国智能硬件企业目前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尚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

  新品不断涌现

  快速增长的游戏市场,成为智能硬件厂商的“新商机”。

  在今年的chinajoy上,国内知名游戏厂商蜗牛数字就专门订制了一款游戏手机摩奇i7。据蜗牛数字副总裁王盛介绍,这几年围绕游戏玩家定制的硬件产品越来越多,但真正能从硬件、系统、内容、运营、服务给予全面优质服务的企业并不多。

  为加快拓展中国市场,索尼也在chinajoy期间公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一系列信息,包括即将上市的PlayStationVR游戏及其视频内容。

  作为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一大“风口”,VR已成为游戏玩家关注的一大热点。今年chinajoy期间,大朋VR与韩国城南产业振兴财团、国内虚拟现实领军媒体87870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大朋VR首席战略官章立表示,大朋VR除大力拓展韩国VR市场的销售渠道,还会和韩国开发者深入合作,把搭载优秀内容的大朋智能VR产品拓展到全球市场。

  除了游戏市场,这股智能风暴甚至还刮到了“诵读”领域。日前,一家名为北京诵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推出了一款“为你诵读”智能存储麦克风。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项建新认为,喜爱诵读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急需一款使用简单的高品质的录音设备来降低软件的使用难度。同时,诵读爱好者的经济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且价格高昂的录音设备也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因此,一款使用简单、性能优良的智能麦克风成了大家的迫切需求。

  据悉,这款智能麦克风打破了之前诵读录制对场地的依赖,可与手机、电脑实现交互,将伴奏、人声轻松合成,并能进行大容量存储。

  产业尚处探索期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兴起,智能硬件行业正迎来发展良机。

  众多科技巨头的介入,是当前智能硬件产业爆发的重要原因。在这一领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谷歌、苹果、微软、三星、facebook等国际巨头在市场上高歌猛进,也能看到联想、华为、中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中国优秀企业在厉兵秣马。

  不过,我国的智能硬件企业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尚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体验并不过关;二是成本高于同样功能的非智能单品。

  以智能手表为例,不管是时间还是收发信息,智能手表的大多数功能均能在智能手机上实现,而被认为是智能手表一大特色的监测心率、步数等功能也更倾向于运动以及年老患病等需要体征监测的人士,尚难赢得主流人群青睐。

  至于智能服饰方面,普通消费者更是知之甚少。智能服饰作为与纺织业的跨界产品,是物联网趋势的体现。未来,这些智能服饰有望实现对心率、步数、燃烧热量、运动强度的监测以及温度智能调控等功能,但目前仍然面临着价格和技术堡垒,无法实现量产。

  不可否认,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到智能跑鞋,再到智能音箱、智能麦克风,智能硬件产品已遍地开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产品功能渐显鸡肋,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整个智能硬件市场开始面临挑战。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业界认为,尽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智能硬件的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2018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美元。而到2020年,预计全球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

  易观国际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到3315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3999亿元,同比增长20.63%。在政策的支持和产业发展愈发完善下,智能硬件市场总体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19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将破5000亿元。

  正是看到了智能硬件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不少企业开始积极向产业上游布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钦教授说,智能硬件不只是冷冰冰的智能设备,还要构建能自行“生长”的生态圈。

  “智能设备发展的驱动力,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雪涛说,以可穿戴智能设备为例,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产业链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链,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传感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整合现有的传感技术和感知芯片。而随着智能硬件的大规模发展,将带动整个传感器、传感芯片产业的发展。”

  “微型化零组件的性能正在不断提升,而成本却在不断下降。”陈雪涛说,高分辨率摄像头、满足不同应用负载的处理器芯片、可监测温度方向加速度等指标的传感器以及高速稳定的闪存芯片等关键零组件,正借助智能硬件产品的流行,在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从而降低了成本,使得智能硬件产品价格更易被用户接受,行业进入门槛也相对变低,从而吸引众多厂商跟进。

  行业分析师认为,对于智能硬件行业而言,单纯的功能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针对细分目标群和细分场景才是大势所趋。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