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网络盗图维权难多方亟待找“药方”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现状深度调查及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自打大学毕业后,王玥(化名)就一直与图片“打交道”。第一份工作是在某网站做图片频道的编辑,第二份工作是在北京某市属媒体做摄影记者,第三份工作是在一个公司做国产手机的锁屏推荐。用她自己的话说:“从侵犯别人的版权,到别人侵犯我的版权,我都是经历者。”

  摄影师维权不易

  说起网络图片侵权,王玥还遇到过一个比较戏剧化的故事。

  她在做编辑时,有一次为了更新页面,从某自由摄影师的博客上“扒”了几张摄影作品。过了两三天后,那位自由摄影师给她所在的频道打电话,正巧是她接的。

  “我怕他管我要版权费,赶紧道歉。这位自由摄影表示如果能把图片撤掉,就不追究责任了。没想到3年后的一天,已换了工作、成为摄影记者的王玥突然发现这位自由摄影师也应聘到自己的部门,竟和自己成为了同事。说到当年的“侵权”事件,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

  王玥做图片编辑时,有点击率和更新页面数量的考核指标要求,而每天合规的、可供转载的图片又相对较少,所以她有时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网上“盗图”。

  那位自由摄影师也有自己的苦衷,这也是王玥做了摄影记者以后才体会到的。“图片被盗后,个人维权比较难,耗时、耗力,往往最后才拿到几百块钱,还不够付律师费的。”也正因如此,很多摄影师图片被侵权后选择了沉默。

  摄影师李贺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对于此事的态度也比较有代表性。他说:“自媒体时代,有时候自己拍的图片指不定就在哪个公号里看到。如果是给单位拍的作品被侵权了,往往还有法务部出面维权。倘若个人作品要维权就很麻烦,首先要找律师,其次就是开庭,在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通常也就拿回200元钱。”

  “这点钱还不够付律师费,而且过程也太耗精力,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他说。

  时代发展伴隐忧

  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拍摄照片变得越来越便捷。然而,与此相伴的,则是盗图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右腿骨折过”是中国专业摄影门户网站——蜂鸟摄影论坛纪实版的版主,也是有着20多年摄影经验的云南某报社的记者。他说:“以前用胶卷拍照,底片仍留在摄影师手里。如果没有底片很难盗图,除非翻拍。而翻拍出来的图片又十分模糊,效果不佳,所以侵权的人很少。但数码相机时代不同,由于没有底片,图片从网上下载就可以。虽然图片并不是高清大图,但放小点不影响使用。现在新媒体当道,也不要求图片大、清晰,所以盗图的人就更多了。那些自媒体公号,只求图片好看,完全不管是否侵权。所以,我个人感觉近年来的图片侵权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加。”

  和其他摄影师一样,“右腿骨折过”也和一些视觉资源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一般情况下每张图片售价几十元,摄影师和供应商按一定比例分配。“这些年的卖图收入不升反降,侵权愈演愈烈,这和媒介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自从手机可以拍照后,很多新闻事件的照片是普通人拍摄的,而不像以前是由摄影记者拍摄。比如这次九寨沟地震,第一时间发出的现场照片都不是摄影记者用单反相机拍摄的,而是游客用手机拍摄并发布的。而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最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现场图片都是摄影记者拍摄的。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统计,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海淀法院图片侵权案件的增长量非常大。从诉讼纠纷的数量看,相当于两年时间翻了3倍。

  多方亟待找“药方”

  “一图胜千言”“有图有真相”是很多自媒体公号的“吸睛宝典”,图片也成为其“必备佳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为这“佳品”付上拍摄者应得的报酬。

  中国版权协会驻会副理事长王自强从事版权行业已有30多年,他说:“图片行业的地位很尴尬,最新的互联网版权报告竟然就没提图片版权的问题。而实际上,图片的侵权率在众多作品类型中位居第二。”他认为,随着照相手机的普及,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已经到来,图片的价值也日益凸显,但这些价值并没有转变成真正的图片生产力,大部分价值被盗版抢走了。

  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也曾表示,现在有1700多万个公众号。其中700万机构运营的公众号在使用图片上大都不规范,盗版情况突出,大部分配图都是随便从网上下载的。“如果700万个公众号每年花2000元购买正版图片,这个行业每年就能达到20亿美元的规模,潜力很大,但潜力还没有变成现实。”柴继军说。

  “图片侵权也是很多法律从业者多年关注的问题之一。个人维权难是因为损害事实很难被证明。这也是图片版权索赔赔偿数额低、被侵权人动力低的原因。”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郝明律师认为,权利证据保护技术和取证技术将会随着科技发展而提高,当图片首次在网络公开时,就可以利用相关技术证明权利人的图片版权,便于侵权取证。此外,还应建立统一的图片版权组织,授权该组织自动获得维护图片权利人版权的权利,建立图片侵权库、大数据等,为图片权利人整体维权。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