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网络隐私泄露危害多 “止泄”刻不容缓


       色拉布活点地图界面

       近期,线上社交平台色拉布推出新的地理定位分享服务“色拉布活点地图”:通过分享定位形成个人生活的活点地图,结合其他线上表现,好友可知道用户随时随地在哪里、干什么。有关视频发到脸书上后,引发舆论谴责。无独有偶,脸书因为被指控收集用户数据,最近在法国被重罚15万欧元。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线上社交和商业平台无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距离,放大了日常活动轨迹,在促进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埋下“隐私泄露”的隐患。

       威胁无处不在

       “脸书本应是安全的空间,可现在‘外来因素’正在入侵。”一名19岁的用户对于“脸书再次陷入隐私风波”一事评论道。7月,《澳洲人报》披露出脸书通过监控线上表现来界定640万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青少年的情感状态,然后提供给广告商,使其利用数据给那些情绪不稳定的用户精准推送广告。“听起来就像是脸书在给我们下精神疾病的诊断书,实在太可笑了。”这是网民个人隐私遭受网络消极因素的干扰而被迫“裸奔”的新例证。当前,互联网行业朝着运行更高速、覆盖更全面、延伸更遥远的方向发展,个人隐私安全面临着巨大威胁。

       首先是“大数据”因素。随着互联网服务分层细化、跨平台授权,“一个平台一个账号”的情况正在改变。苹果手机拍的生活照,微博主页上关注的用户分组,“淘宝”收藏夹和购物车里存放的商品链接……这些带有“个人特征”的信息碎片正汇聚成细致全面的大数据信息集,可以轻而易举地构建网民个体画像。同时,各种存储信息平台风险凸显。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披露了一些具有麦克风、摄像头等功能的联网玩具,通过与儿童对话,把儿童姓名、学校、好恶等信息保存在生产厂家的云端存储平台上,让儿童隐私一览无遗。

       其次是“客户端”因素。从个体微观看,360奇虎科技的数据分析显示,手机是个人信息重要的泄密端口。近几年,手机客户端后台不合理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侵犯隐私权的现象频出,例如,有的电商网站、快递公司等企业内鬼倒卖客户信息,还有钓鱼软件和病毒软件等恶意程序窃取个人隐私。

       安全漏洞太多

       当前,网上“留痕”的个人信息采集模式无处不在,个人隐私被泄露、被滥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缘何如此?

       根本原因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开发的利益驱使不法之徒肆无忌惮地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围绕个人信息的产业链包括获取、存储、贩卖、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但其最终诉求是商业推销和金融诈骗。”上海市人大代表钱翊樑指出。

       同时,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信息隐私疏于保护。近日,《南方都市报》与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1000家常用网站、手机应用的用户信息保护政策透明度排名。在参与测评的1000家平台中,超过50%的平台评分为“低”级别,其中,有157家平台不提供隐私保护政策;这些平台按照行业划分,社交交友类平台测评平均得分领先,旅游交通类垫底。

       此外,个人隐私保护呈现弱势还与网民的“隐私风险安全意识”较低有关。一个生日密码应用于所有账号、见到无线网络就连接、受优惠和促销诱惑不断授权给新的网络程序来读取个人信息等现象十分常见。

       “止泄”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既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网络安全维护的重头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要打赢“个人隐私保卫战”,需要多方用力、立体防护;从法律上给予原则保障,在行业内追求自律,在理念上提高网民安全意识。

       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方面的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上为个人隐私“保驾护航”。今年6月1日起,《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同时正式生效。其中,《网络安全法》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主体,确立了“谁收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细化了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两高司法解释”则进一步明晰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划定范围、非法提供标准以及侵犯、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如何定罪量刑等问题。专家指出,要让法规落地,必须重点打击推销和诈骗行为。遏制了这些不法行为,依附于其上的信息窃取与贩卖会自然消亡。

       不仅如此,针对互联网监管盲区,要建立第三方监督检查机制,或通过互联网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

       而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则应主动学习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提高隐私泄露防范意识,改变不良的上网习惯,这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切实之策。例如,可以对个人信息作匿名化处置,谨慎使用指纹、声音、虹膜等生物识别方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