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苹果可能放弃用户“打赏”抽成

http://www.chinabaogao.com/search?c=1&q=%D3%CE%CF%B7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苹果针对用户“打赏”的30%抽成可能取消。

        7月18日,几家中国互联网公司高管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苹果公司正在考虑允许用户向原创作者“打赏”时,不再强制通过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内购买”(In-App Purchase,简称IAP)机制进行。这些高管匿名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还有游戏开发者也听说苹果可能在近期修改针对打赏的规则。

        如果消息属实,这意味着,苹果公司将放弃将“打赏”(又称“赞赏”)理解为“应用内购买”的消费行为,继而放弃对其进行30%的抽成。

        苹果今年6月发布的新版App Store审核规定称,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买,苹果将从中提取30%的分成,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被业内称为缴“苹果税”。

        根据澎湃新闻获得的一份拟发布的更新版《App Store审核指南》,苹果近期计划在其现有的打赏规范下,增加了一条内容:“App可让个人用户能够在不使用App内购买的情况下,向另一位个人赠予P2P货币式礼物,但需满足以下条件:a) 赠予者完全自主的决定是否进行赠予,b) 获赠者收取100%的礼物金额,c) 礼物没有对应或包含接收任何数字内容或服务。”

        苹果官方尚未对上述消息置评。不过,有接近苹果的人士称,有关打赏政策的调整还没有明确说法,“情况比较复杂。”

        截至发稿,苹果官方没有回应。苹果开发者官方网站的《App Store审核指南》条款还没有更新。

        一家互联网公司高管透露,中国监管部门接到举报,正在就打赏一事约谈苹果公司。另有一名知情人士也听闻了这一消息,但不了解举报人和举报详情。此前多位学界专家认为,苹果此举涉嫌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华尔街日报5月的一篇报道曾提及,一家公司已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汇报该情况,但当时工信部回应称,不会介入。

        打赏、赞赏、小费等付费服务功能,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特色。从2016年开始,微信、映客、今日头条等中国互联网产品开通“打赏”功能,用户如果喜欢作者和主播发布的内容,会根据心情给一笔费用不等的“小费”,带动了直播、知识付费等诸多新兴的商业模式。

        在国外,类似Facebook Live等美国直播应用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Facebook目前允许主播在直播中展示广告,并保留55%的广告收入。

        对于中国特有的打赏,苹果和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2017年4月,腾讯微信针对iOS版本下架了微信公众号内的用户对作者“赞赏”功能(又称打赏),将苹果和微信在“打赏”功能上的不同理解公开化。

        就微信和苹果的博弈情况来看,苹果并不认为打赏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达欣赏进而转账的方式,而认为,这是读者购买文章阅读的销售行为。

        6月11日,苹果在开发者网站正式更新了《App Store审核指南》。新规指出,iOS软件可以使用软件内购买来让消费者面向数字内容的提供者支付“小费”。相关的软件不得采用其他的按钮、外部链接或者其他方式,让消费者使用苹果之外的支付渠道。

        知乎、映客、陌陌、今日头条、微博问答等改变了用户打赏的支付方式,而微信iOS版本的打赏功能则一直没有上线。

        据澎湃新闻了解,关于打赏问题,微信一直在与苹果协商,试图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达成替代协议。不过,目前双方还没有最新谈判进展。腾讯微信团队尚未听说苹果将修改打赏规定。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表示,腾讯与苹果之争,实际是一场误会,“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只不过科技的发展使得一些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厂商的关系其实是更加紧密。”

        不过,舆论在近几个月一直在发酵。苹果公司推出打赏新规后,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遭受用户批评,很多原创作者因此收入减少,而用户向作者打赏时表示,支付体验不及直接跳转微信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流畅。

        7月17日,一家互联网公司高管向澎湃新闻透露,该公司iOS产品的打赏功能一直没有暂停或接入IAP,就是在等待博弈结果。

        此前,知名IT律师赵占领表示,苹果此举是为了强制推行自己的苹果支付产品,涉嫌滥用其在IOS操作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进行搭售商品,不仅损害用户和应用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支付工具厂商的合法权益,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及时启动反垄断调查。

        不过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孙彦认为,苹果公司的“打赏”抽成行为合情合理:“苹果系统为了坚持他封闭的原则,就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来收取一定的利润,来维持系统正常的运转。”

        综合苹果年报与外媒的报道,征收“苹果税”的App Store 2016年收入为285亿美元,其中属于苹果的三成收入约为85亿美元,占苹果公司整体收入的4%左右。

        与增长有些疲软的苹果手机不同,App Store的收入一直逐年大幅攀升,2016年就比2015年提高了49%,2015年又比2014年提高了35%。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