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窄带物联网建设加快落地 产业链迎来重大机遇

  日前,中国移动在江西鹰潭建成全国首个地级市全域覆盖的窄带物联网(NB-IoT),同时实现了业务终端与物联网平台的双向数据传输,表明鹰潭窄带物联网已具备业务使用功能。而中国电信也发布“NB-IoT(窄带物联网)企业标准”,并启动了广东、江苏等7省12市的大规模外场实验,计划上半年完成;中国联通则于去年11月在广东开通了首个标准化NB-IoT商用网络,并在上海迪士尼乐园进行了大规模NB-IoT外场启动实验,为游客提供实时停车位信息等服务。随着三大运营商NB-IoT商用步伐的加快,产业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批设备商、芯片商、终端厂商将先后受益。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NB-IoT大容量、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该项技术适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化产品等诸多领域,有望涌现大量的创新业务或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国际咨询机构埃森哲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物联网将为中国额外创造1.8万亿美元的累计GDP增长。尽管NB-IoT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领先的企业已在该领域抢跑。

  据悉,华为、中兴通讯的NB-IoT芯片将分别于今年一、二季度量产;而基于对基站、天线等硬件的升级要求,通宇通讯、顺络电子等相关元器件制造商也争相发力;在终端层面,三川智慧等仪器仪表商、乐心医疗等可穿戴设备商的终端产品均已进入测试或试用阶段,高新兴也通过收购中兴物联加快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

  商用部署提速,相关企业抢跑

  芯片是NB-IoT的核心,全球主要的芯片设计公司早已投入研发。目前有三类芯片公司涉足NB-IoT领域。一是通信芯片公司,如高通、华为、中兴等;二是计算芯片公司,如Intel等;三是无线芯片公司,如Nordic、Qorvo等。其中,Qorvo专门用于NB-IoT的PA模组将于二季度供货,爱立信、高通也在积极研发相关产品。

  在NB-IoT领域,华为等国内厂商的步伐暂时领先。华为海思高级分析师王治国透露,华为首款商用NB-IoT芯片将于今年一季度正式量产。此前,中兴微电子相关人员表示,将于今年二季度发布NB-IoT商用芯片Wisefone7100;紫光旗下的锐迪科表示,其NB-IoT产品将于三季度量产。

  在下游终端方面,目前,包括仪表公司、可穿戴设备公司等在内的几十家终端商都在参与华为NB-IoT芯片的合作和测试。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NB-IoT芯片的量产,将会加快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研发。“华为将包括芯片设计在内的全产业链研发走了一遍,其芯片计划一季度量产,那么其他厂家借鉴华为的研发经验,半年到一年时间后,也将迎来芯片量产。”

  例如先锋电子1月19日公告,其首台NB-IoT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在上海正式安装并上线试运行,该设备可实现正常用气数据抄收、异常事件上报等功能。另外,高新兴通过收购中兴物联推进其“公共安全+物联网”战略。

  产业链尚未成熟,瓶颈亟待突破

  尽管全产业链已经在“加油干”,但业内专家指出,NB-IoT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商用路上,还有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首先,芯片还是产业瓶颈。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量产NB-IoT芯片的只有华为一家。在某IC设计公司NB-IoT研发负责人看来,NB-IoT芯片虽小,但低功耗要求设计非常复杂。比如,为满足两节干电池工作十年的能耗指标,NB-IoT芯片既要采用休眠唤醒模式,又要做到全面的蜂窝数据连接覆盖,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成本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障碍。目前的NB-IoT芯片尚不能满足低成本要求。华为公司有关人士认为,如果想刺激NB-IoT大规模发展,通信模块单个成本必须低于5美元;如果成本降低到1美元以内,则会带来爆发式增长。目前,紫光旗下的锐迪科已提出“模块成本1美元”的目标。

  另外,产业链的协同也成为发展瓶颈。物联网是碎片化、使用场景多元化的市场,除了三大运营商的NB-IoT网络建设与运营需要有统一的“顶层规划”外,物联网产业发展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计划、政策密切相关,尚需要更加明确、协同性更强的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密切合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