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云计算亏损成常态 创业公司如何盈利?

  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美元。这与2015年的1800亿美元规模相比,意味着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

  在许多科技巨头近期公布的财报中,云计算业务收入也都在持续增长。以阿里巴巴为例,其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的2017财年Q3财报显示,云计算业务营收为人民币17.64亿元,同比增长115%,这已是阿里云的营收连续7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幅。

  然而,与营收增长不相称的是,行业内盈利者寥寥。在国际市场,行业先驱亚马逊AWS则通过十年运营,从2015年第一季度开始实现了盈利。在国内市场,亏损甚至成为常态。

  云计算行业烧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中,什么样的公司更容易胜出,云计算市场还存在哪些潜在创业机会?

  提高自动化程度来降低运维成本

  云天使基金创始人秦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把云计算市场简单划分成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公有云市场烧钱主要是因为平台的搭建需要很多资源,带宽和运维本身需要花费成本。

  此外,公有云市场中,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比较激烈。私有云烧钱则主要是因为公司把方案提出来后,客户决定采购解决方案本身需要时间。许多客户往往没有非常明确的对云计算的需求,市场有推广和教育的过程。

  “目前确实还没有大量的公司敢站出来说自己实现盈利了,但相信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逐渐有公司宣布盈亏平衡、产生盈利等。因为云计算市场在慢慢成熟,云服务商逐步把产品卖出去后,经营状况在好转。”他说。

  “与2C的消费互联网领域发展路径不同,2B的企业级服务领域公司成长确实会慢一些。”青云市场副总裁刘靓说。首先,技术和产品的完善需要时间;其次,摸索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找到差异化市场,并且验证模式的可行性,也需要时间;再次,做企业级服务尤其是云计算,除了在技术上要有积累,还需要在人员、基础设施、设备、数据中心方面有很大投资,还要选择面对未来的技术进行投资。

  而把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同时推进的青云,却率先实现了盈利。刘靓解释称,良好的成本管理是青云实现盈利的关键。成本管理并不意味着需要拼命节省开支,而是通过技术上的努力,在底层架构上探索投入,让整体系统的效率变得很高。

  “比如说,只要代码写得足够好,自动化程度足够高,公司就不需要有庞大的运维团队在机房里7×24小时值守。在每一次规模增长、技术进步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后,青云甚至还会以降价的形式回馈给用户。”她说。

  据了解,目前青云团队只有200人,与青云同期成立的做云服务的初创公司人员规模则大多在500人以上。青云的员工中只有不到100位工程师,他们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线上维护等,高度自动化的云管理平台可以让一个人同时做多件事。

  叠加增值服务或成企业决胜关键

  刘靓认为,亚马逊当年的盈利给全球云计算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国内巨头还在犹豫,云计算到底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它能否实现健康正向的商业模式。青云此次实现盈利,首先验证了公司产品和技术方向的可行性,云计算服务在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本身也富有商业价值。另外,公司的造血能力也提振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信心。

  关于云计算业务的盈利话题,阿里云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阿里云目前并不着急盈利。公司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市场规模的阶段,普惠云计算的价值,让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向云转型。

  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青云在上市前还会进行新一轮的融资,来支持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据了解,青云此前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最近一轮是2016年年初的C轮1亿美元融资。

  “2016年我们完成了产品布局和架构升级,接下来青云除了做生态外,还要做覆盖。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杭州、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外,我们还会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刘靓解释说,规模的扩张和覆盖的扩大,以及青云对未来三五年技术的长线投资,需要有比较稳妥的现金储备。不出意外的话,青云在上市前只会做一轮融资了。

  “青云2016年的收入增长确实很快,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认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基数比较低,不像美国云计算使用那么普遍。在这个足够大并且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中,最终会留下几家做得比较好的服务商。决定竞争胜负的因素有三点,一是覆盖用户的数量和收入规模,二是公司能否产生盈利,三是公司不能只做底层的云计算,还应该在云计算上面叠加增值服务,把它做成生态,这也是关键所在。

  陈维广还补充道,2016年蓝驰创投还投资了云计算领域SaaS层的行业软件,主要集中在医疗、金融、零售等行业,也投了做数据分析等的部门应用软件。在2017年,蓝驰创投则会更多地关注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项目。

  秦捷认为,在公有云市场基本已经出现了优质的创业公司,也有BAT等巨头参与。这个市场未来两三年或将确定最终的格局,有三四家公司胜出。但私有云市场被几家公司所瓜分的信号却没有那么强,因为私有云需要客户关系,每个公司在不同行业的资源不尽相同,这其中的壁垒很大。所以私有云市场的竞争格局在未来几年,都不一定能够很确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