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被誉为“VR元年”,但这却是VR产业冰与火交织的一年。VR可以说是2016年人们最关注的产业之一,但它却没有像人们想的那样振翅高飞,赚得盆满钵满,从年初的众人追捧到年底的遭遇寒冬,VR创业者内心感触颇多。核心技术和内容的缺乏让国内VR的发展陷入僵局,2017年,如何转变VR产业现状成为整个产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众人追捧到资本遇冷
2016年伊始,VR产业被广泛看好,众多企业一窝蜂涌入市场,从2015年到现在,VR企业数量从原先的200多家增加到1600多家。同时,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VR行业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总规模达8.16亿元。然而,这样的盛景并没有持续太久,2016年下半年开始,VR市场就开始急剧转冷,据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6-8月,仅有四五家公司获得融资。
更让人担忧的是,不少VR公司传出了负面新闻,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内VR产业的领军企业暴风魔镜。传言“暴风魔镜团队几乎腰斩、裁员一周内完成”,其裁员速度之快、裁员数量之大震惊了整个市场。虽然暴风魔镜发表公开信表示,此次举动主要是为了内部调整,但近半的裁员量显然无法服众。同时,被称为娱乐VR公司标杆的米多娱乐、从事VR产品研发的众景视界,也传出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种种迹象表明,VR市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行业步入转型期。
多项难题困扰VR产业
从厂商争相涌入到望而却步,VR产业在这一年之中尝尽了“酸甜苦辣”,而对于存活下来的中小厂商而言,2017年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厂商在核心技术以及内容两方面的短板迟迟未得到有效地解决。
核心技术是阻碍国内VR行业以及厂商发展的第一道阻碍。现在很多的VR厂商生产的产品更多的还停留在“山寨”阶段,用国外科技公司的技术,制作了个外观进行包装。这也导致了在低技术低门槛的状态下,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HTC、谷歌等大牌科技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拉开了与其他低质产品的距离。
内容也是一大问题。虽然人人都看好VR,但VR中的内容却少人跟进,用户买了VR设备却无用武之地,因为可看的视频、可玩的游戏非常少,这让用户大失所望,极大损害了用户体验。此外,制作VR内容的成本比较高,内容的不足又导致用户范围缩小,这让厂商感觉开发内容并不“划算”,从而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VR是一个新兴行业,想要走向成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产业大热,现在很多山寨或低端企业争相杀入市场,使得VR市场企业质量参差不齐,激烈的竞争之下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因此经历寒冬并不是件坏事,这表明越来越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而能够经历考验并最终留下的,才是大浪淘沙下的胜者,才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探索适合的发展之路
各种乱象成为阻碍国内VR企业发展的拦路虎,那么企业又该何去何从?2017年国内VR产业的整体基调应该是“研发”与“探索”,“研发”是技术层面上的,“探索”则是商业模式上的。
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是可解决的,比如技术和内容。业内人士认为,在技术方面,VR企业的突破口无非有两种:一是自我研发,二是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在内容方面,国产VR厂商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沉淀,随着技术的提升和产业链的扩大,内容资源的解决也只是时间问题。
真正困扰国内VR企业的问题应该是探索适合国内环境和市场的商业模式,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教育、旅游、家居等领域,尝试性地加入VR产品。一方面使得传统领域的宣传使用体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VR的商业领域得到扩张,但这还远远不够,想要真正促进产业繁荣,VR企业还需要探索更多合适的发展之路。
2017或将成为推动VR市场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年,只有那些敢于“研发”,善于“探索”,并坚持下来的企业才能真正等到VR的丰收硕果。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