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京:机器人产业冲刺百亿元大关

  目前,北京已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据初步估算,北京机器人产业规模正在向百亿元级大关挺进。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的明珠,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中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是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涵。”面对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认为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并做好推广应用,是国家和北京市绕不过去的发展之路。

  集中科技创新优势 助推高端转型

  作为首都的北京,在机器人产业的基础及研发方面优势明显。与研发端高端集聚同样重要的是,在应用端,北京也拥有广阔的空间。“北京总部经济效应明显,重点产业聚集区以及汽车、电子等产业的母工厂大量应用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需求有望在京津冀范围内将进一步释放。”张伯旭说道,“面临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压力,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可以疏解劳动密集型业态中的富余劳动力,同时创造出更多新的高端工作岗位,进而实现人口结构的有序调整。”

  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涉及领域众多。在具体产业布局中,北京将选取机器人产业链中科技创新含量最高、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领域。

  张伯旭表示,北京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并不在于生产制造规模,也不是构建“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关注的是如何集中科技创新优势,打破制约我国机器人行业整体发展的瓶颈环节,逐步巩固提升国家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话语权,避免出现“外国机器人上岗,我国劳动力下岗”的产业窘境。

  在高端占位——这一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思路,从北京市政府和市经信委发布的政策文件中也可以得到相关佐证。在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三四五八”战略,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专项作为八大产业专项之一。今年5月份,北京市经信委印发《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年版)》,通过正面清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智能机器人是创新前沿产品之一,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及智能感测系统等系统模块,软件操作系统及平台;智能机器人整机及系统集成,医疗康复机器人,教育娱乐、家政、养老等服务机器人,侦查、安防、救援、特种作业等特种机器人;柔性机器人、微纳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仿人仿生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

  完善政策措施 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营造环境与土壤。张伯旭认为,在新趋势、新常态和新要求之下,政府的作用就是要营造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好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吸引创新创业的种子来京落地,更好地发芽成长。

  在完善顶层规划设计方面,对接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北京市经信委抓紧制定北京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同时,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中关村智造大街今年7月正式开街,标志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双创”服务走向高端化。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上,今年1月,总规模达200亿元的高精尖基金获批成立,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目前基金已设立11支子基金,签约规模达40亿元。

  如今,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和产品案例各具特色,不胜枚举。如航天科工33所、航天五院502所开发的智能巡检、应急检测等特种机器人已实现小规模生产;机科发展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位居我国移动机器人前列;天智航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全球第五个医疗机器人产品注册许可证,其骨科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手术;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洁净机器人已在中芯国际、北方微电子进行了工艺认证;中科汇联公司的爱客服机器人成为智能客服的开创者,在7000余家企业广泛应用。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在机器人产业领域才刚起步,跟美日德等国家相比,行业仍然偏小偏散,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还明显受制于人。“就国内而言,在行业领军企业培育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张伯旭坦言,要充分释放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在机器人关键核心、基础共性以及集成应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攻关力度,逐步将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新的产业支柱,争创国家机器人创新高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我国云智算安全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云计算风险管理标准已成为ITU-T国际标准

7月4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云智算安全论坛暨第三届“SecGo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智算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2025年07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