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海搭建产研平台 突破成果转化“藩篱”

   聚焦产业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由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的产研平台正在突破产研合作“藩篱”的道路上坚实迈进。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上海市产研工作推进大会上,产研平台的发展经验成为参会者关注的焦点。

  发挥牵线搭桥作用

  “上海科学院系统的创新资源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平台的开放资源是产研平台的依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透露说,产研平台一方面持续跟踪、实地了解往年签约单位的合作情况,并对制约产研合作的共性问题加以总结提炼,主动利用平台资源加以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与组织协调,摸清产研各方的真实需求,从中牵线搭桥,遴选匹配,促成对接。

  据了解,产研平台今年促成产研各方签订合作协议28项,提供相关服务43次。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发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基础研究优势,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肿瘤精准医学临床转化联合实验室”,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肿瘤研究、诊断与精准诊疗领域的深度合作;在智能制造领域,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工业4.0发展研究中心为载体,促成振华重工和索辰信息公司共同发布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大型起重设备健康监测智能决策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洋山深水港集装箱起重机装备。

  借鉴国内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理念、经验做法及具体举措,产研平台今年共开展产研合作调研及交流活动78次,共计1535人次参与。平台以VTT联合工作办公室、中韩全球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基础,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德国对华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瑞典查尔莫斯大学等国际创新机构开展合作。同时,与杭州、重庆、青岛、宁波、北京、海口、深圳等地对接交流,为长江三角洲以及跨区域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及成果落地创造条件。

  此外,产研平台还以推动建设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为抓手,为小微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伙伴创业”联合攻关及共性技术服务;邀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品牌知名度的跨国公司与新能源中心等产业链上下游创新机构交流对接,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开放创新要真要实

  “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党委、上海市科委搭建产研平台,是为了打破人们思想上、观念上、体制机制上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藩篱,引导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解放思想。”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钮晓鸣说,“当今世界,依靠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模式已不能应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正在打破专业壁垒和高校围墙,建立各种卓越中心、研究网络、用户联盟和网络平台,集全球智慧解决科研、开发、产品以及市场创新中的各种难题。”

  钮晓鸣表示,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产研对接的实践中总结出两大经验。一是要会打先舍后得的“大算盘”,如果开放仅仅停留在纸上和嘴上,那势必会沦为科技创新的“墓志铭”。而开放式创新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获取共享资源。首先,要在别人开放资源之前,自己先拿出资源,形成各类资源的集聚、融合、放大,产生利益的倍增效应。其次,要尊重各方的利益,包括知识产权。如果在机制上能够设计出利益保障的流程,加上不断探索实践,相信这个突破是能做到的。

  二是开放创新要有好的载体和组织方式。大企业资源丰富、创新需求迫切、组织力量强,是实现开放创新最理想的载体和组织方式。此外,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由用户发起组织也是当今的一种模式。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大约2/3以上的需求来自用户,约70%的产品更新驱动力来自用户。由新型科研机构作为组织者也是一种新的趋势,关键是要突破传统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好科研和市场两种资源,与用户一起实现创新。

  对接科创中心建设

  “产研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精神的重要要求,是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补好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短板的重要环节。”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刘岩表示,推进产研工作最重要的是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聚焦重点。

  刘岩说,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产研工作既要围绕国家战略来进行,又要主动融入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推进产研合作,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的活动,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同时,围绕载体建设进行制度性的设计,使创新要素能够在载体中汇集、流动,真正建立起支撑成果转化的不同机制,探索出不同的转化模式。

  对于由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推进的产研平台,刘岩认为,要进一步明确自我定位,看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从注重形式的“协议对接”到注重内涵的“精准对接”,把企业需求“理深、理准、理细”;要进一步完善运作方式,围绕产业界、科技界关注的产业战略、政策发布、技术预见、跨界合作等,建立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高端对话机制,真正做到“成果要落地”“成果能落地”“落地能结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 引爆A股游戏概念股全线

《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 引爆A股游戏概念股全线

8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此前预售时,曾多次登顶全球最大游戏发行平台Steam的全球热销榜。这款游戏不仅在Steam平台上线一小时内在线人数就突破百万,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悟空概念股"的热潮。然而,在游戏概念股大涨的同时,银行股却逆市飘红,为A股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

2024年08月21日
202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 收入前五名省市营收占比82.5%

202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 收入前五名省市营收占比82.5%

利润和研发方面,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2%。实现利润总额743.7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1至5月份提高14.7个百分点。共投入研发经费459.8亿元,同比增长1.2%。

2024年08月02日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客户端游戏占比持续升高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同比增长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客户端游戏占比持续升高 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同比增长

其中自研游戏市场方面,1 -6 月,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销收入 1177.36 亿元,同比减少 3.32%,主因是部分头部产品收入下降较为明显。自主研发游戏上半年海外市场实销收入 85.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4%,主因是部分新上线产品出现了爆款,带来明显增量。

2024年07月30日
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4%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

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4%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

据悉,这是中国信通院第10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而据白皮书显示,在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5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在生成式AI(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力与应用需求刺激下,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

2024年07月26日
人工智能产业:四部门印发《指南》 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

人工智能产业:四部门印发《指南》 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需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2024年07月05日
企查查正成全球企业数据治理领域重要参与方  中国AI数据治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企查查正成全球企业数据治理领域重要参与方 中国AI数据治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数据产量逐年递增,由2017年的2.3ZB增长至2022年的8.1ZB。不断增长的数据产量带动了数据治理市场需求的增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4年02月28日
Sora引爆我国A股市场 资金流聚焦AI生成视频工具的商业化

Sora引爆我国A股市场 资金流聚焦AI生成视频工具的商业化

2022年,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推出ChatGPT这一现象级的应用,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热点。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ChatGPT用户数1.8亿,网站月均访问量17亿次,OpenAI估值超1000亿美元。近日OpenAI又正式发布了Sora这款视频生成模型,将继续打开OpenAI用户量价和估值空间。

2024年02月22日
2023年我国5G市场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行业正加快向重点地区深度覆盖

2023年我国5G市场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行业正加快向重点地区深度覆盖

从2019年5G商用至今,我国5G网络在移动通信市场不断发展和深入,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加快向5G迁移,5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2.44亿户,净增量较2022年高出3840万户。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为17.27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近半,规模达8.05亿户。

2024年02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