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第三季度洋品牌遭遇天花板 OPPO、vivo市场份额反超华为 市场格局悄然打破

 导读:国内第三季度洋品牌遭遇天花板 OPPO、vivo市场份额反超华为 市场格局悄然打破。面对日益饱和的中国手机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手机设计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面对日益饱和的中国手机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近日,关于国内手机市场第三季度的数据陆续出炉,苹果营收缩水三成,三星手机排名跌出前五,OPPOvivo市场份额反超华为……至此,众人才惊然发现,原有的市场格局早已被悄然打破。 

  洋品牌遭遇天花板 

  中国手机市场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各大手机厂商也将中国当作了其跑马圈地的主要战场。而作为曾经的两大霸主,苹果和三星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苹果日前公布了截至924日的201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营收为468.52亿美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为90.14亿美元,同比下降两成。 

  苹果公司业绩跳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挫折。第三财季,苹果在大中华地区的营收为8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5.18亿美元,下降了30% 

  作为苹果的竞争对手,三星的形势更加严峻。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星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降至20%,创下了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低。 

  与苹果在新款机型的对决上,三星不战而败。原本对标iPhone7Galaxy Note 7由于安全问题,在新款iPhone面市之前已经宣布召回,而此次召回事件也对品牌造成了灾难性的伤害,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92日,三星公司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Note 7手机,而中国市场却被排除在外。在多方努力下,三星虽然决定召回中国大陆地区的19万台Note 7手机,但又被爆出在召回流程上对消费者诸多刁难。 

  SK 证券分析师金永佑称,由于遭受召回门的打击,三星移动业务可能会降至这三个季度的冰点水平。据Branding Brand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三星产品的信心开始出现下降,甚至还可能会继续出现下降。 

  对于洋品牌的接连失利,在专业分析师闫小佳看来,中国的人口红利遭遇了天花板现象,中国市场已告别单纯的野蛮生长阶段,消费者的选择已经从一味地崇尚洋品牌回归理性(突出以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国内厂商重新洗牌 

  与洋品牌的萎靡态势相对的是国产品牌的一路高歌。 

  据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29亿部,其中三星以7250万部居首,苹果、华为、OPPOvivo分列前五。中国厂商不仅在前五中占据三席,而且,同为步步高系的OPPOvivo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达到12.8%,超过了苹果的12.5%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当季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13.5%。苹果市场份额也同比下滑了5.3个百分点。而三家中国厂商却表现惊人。华为的市场份额同比上涨23%OPPOvivo成功翻倍,涨幅分别达到121.6%102.5% 

  在国际市场上对决过后,各大厂商继续回到国内市场PK 

  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第三季度,OPPOvivo分别占中国智能手机16.6%16.2%的份额,而华为的市场份额从16.9%降至15%,排名也从上季度的首席跌至第三。苹果销量仅占8.4%,跌出前四,而三星则未能上榜。 

  闫小佳认为,对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而言,海外公司有一个通病,就是很难及时跟进应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无论三星还是苹果,但华为、乐视、小米等企业则在本土化创新上高歌猛进,高低立现。 

  “手机生态的壁垒在逐渐打破,特别是核心知识产权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本土企业这些年来稳扎稳打,不仅在中国本土,也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闫小佳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此外,对于OPPOvivo的成功逆袭,在闫小佳看来,制胜利器之一即是渠道。“OPPOvivo本质上是一家,都是原来步步高品牌拓展开来的,且他们擅长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门店直营布局。而华为则不同,基本上是运营商、电商、代理等多模式并举。” 

  作为手机行业的迟到者,OPPO 2011年进入了智能手机领域,vivo的品牌在这一年才刚刚面市。而这两个年轻的品牌将目光锁定了年轻的群体。 

  对此,“老派”的华为也试图“逆龄”与其正面对决。 

  10月中旬,华为推出nova系列手机,不同于以往商务感十足,该款机型主打年轻潮流群体。 

  “我们在内部甚至引入了一些‘90后’、‘95后’来设计规划出他们真正喜爱的产品,希望充分满足年轻人群的需求。”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说道。 

  “华为调整品牌形象,也是因势而变,华为之前给人的印象过于商务化,不够年轻和前卫,而这恰恰是OPPOvivo的核心卖点。”但在闫小佳看来,此举依然存在弊端。“其实品牌形象相对固定是好事,改变品牌定位是个双刃剑,我个人持谨慎态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