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成倍增长,“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施行,企业生产制造模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机器人行业迎来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世界制造业强国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制造业方面的崭新构想。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强调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在2016年,我国发布了详细的制定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这一规划,不难看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智能制造事业的重中之重。因而,机器人市场发展提速首先在工业领域凸显出来。
中国机器人产业时冷时热 服务机器人爆发仍待时机
据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产值增速达55%。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7.5万台,占全球销量比重超过1/4,同比增长23.7%。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看好机器人应用前景,国内各路资本纷纷涉足该领域。最明显的就是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许多机器人企业与产业园。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3000余家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企业,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与国外国外的机器人产业平稳的发展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时冷时热的状态。
据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对媒体的介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仅32%,高端市场国外产品占95%,关键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每万人拥有的机器人台数只有国际平均水平一半,是先进国家的15%;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普遍,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
从产值上来看,工业机器人目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且是以欧日企业为主导。全球50%以上的市场被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而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上十分落后,国内70%市场的市场份额也长期由“四大家族”占领。
从服务型机器人看,我国乃至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受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刚性需求的驱动,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快速迭代的影响,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集成技术,涉及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仿生学、运动学等多领域,在多样性、随机性、复杂性的环境背景下,其对于环境感知的任务复杂度和实时性要求更高。这类技术依旧不成熟。
据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对媒体坦言:“服务机器人的前景被看好,但到目前为止,还看不清在哪个细分领域爆发,只知道某种需求大,但市场何时启动,盈利模式是怎样的,都需要被探索。”
另外,基于市场对于智能制造的追捧和政策层的推动,服务机器人在产业层面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各种业内论坛、会议相继举办,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很少使用到服务机器人。
总而言之,相对于已经发展很长时间的国外智能机器人产品,国产机器人有一定距离需要追赶。国产的不少智能机器人,往往更善于纸上谈兵,演示的时候都像那么回事,但是在实际体验中则尴尬连连,实用性和功能达成并不好。因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提升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易用性,如何让智能机器人实现模块化和系统化,如何让智能机器人融合互联网,信息以及大数据技术,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虽然当前中国国产机器人产业相对落后,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推行,技术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