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各界普遍表示,《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将有效改善我国网络安全环境,为推进和发展“互联网+”扫清障碍。同时,有利于网络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业内预计,网络安全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张到千亿级别。
网络安全环境有望改善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但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不仅给个人用户造成巨大损失,还影响我国互联网产业以及IT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直以来,各界希望尽快出台一部正式法规以解决相关问题。
对《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介绍,《网络安全法》有六方面的突出亮点。第一,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第二,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第三,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第五,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第六,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业内表示,《网络安全法》的出台意义重大,一方面规定了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会促使互联网公司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工作,大大提升网络安全水平;另一方面,明确了保护个人信息等关键问题,将为相关部门打击网络安全犯罪提供法律依据,将有效改善网络安全环境。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犯罪有愈演愈烈之势。2015年,仅各地公安部门破获的相关案件就超过千起,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360、阿里、腾讯、百度等公司监测数据显示,网络犯罪黑色产业规模远超外界想象,保守估计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百万。
扫清“互联网+”发展障碍
网络安全环境的改善关系我国“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将为“互联网+”的发展扫清阻碍。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推进,互联网正与各行各业结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如制造业领域的“互联网+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提升制造业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工控系统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潜在的网络攻击威胁。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目前国内很多工厂的智能设备等工控系统接近于“裸奔”状态,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其后果不堪设想。
民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帮喜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两化”深度融合,以及多层面互联互通政策带来产业的大规模提挡升级,工业控制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很快,但工控网络安全领域问题突出,防护薄弱。电力、水利、航空航天等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威胁。因此,加速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势在必行。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12年开始,制造业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首要目标,在各类网络攻击的占比一路上升,目前占比已高达24%,居各个行业之首。为了确保“互联网+制造业”的安全发展,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从宏观层面提升网络安全水平,防范可能的网络攻击。
除了制造业外,医疗、物流、零售等行业近年来也积极“触网”,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中所涉及的数据,大多是用户的真实身份和关键个人信息,但随着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交融,其逐渐成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卫士通董事长李成刚表示,“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已经延伸到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将作为“互联网+”的核心基因,对各行各业而言都至关重要。因此,网络安全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落地,甚至影响“互联网+”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关专家表示,《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会大大增强全行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并会遏制相关领域的网络犯罪行为。这将为“互联网+”的落地扫清障碍,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网络安全产业将迎黄金发展期
业内普遍表示,网络安全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并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将促使网络安全产业进一步发展。据了解,当前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占整个IT产业比重仅为2%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10%左右的水平,意味着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网络安全需求将不局限于个人,包括商业公司和各类机构以及各类生产企业等未来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将大幅提升,而这些需求将使得行业市场空间从目前的一两百亿元扩展到千亿元以上,网络安全公司的市值空间将被打开。
为了应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趋势,国内网络安全厂商已开始相应的布局,并推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服务。360公司副总裁谭晓生表示,传统的安全防御手段很难应对全新的网络安全挑战,未来基于大数据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将成为信息安全行业的主流。而360公司已经根据技术趋势和市场发展,推出了大数据智慧防火墙、大数据安全分析与态势感知系统(SOC)、新一代威胁感知系统等众多新型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