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第三方支付迎来“清查风暴” 牌照续展价飙高

       导读:第三方支付迎来“清查风暴”  牌照续展价飙高。央行正加紧开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查风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被央行开过罚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18家。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日前,央行官网发布关于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的公告。首批27家机构获得5年续展,但是多家机构业务范围有所调整。央行正加紧开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查风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被央行开过罚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有18家。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上共有267张支付牌照,除去上述获得续展的27家,还有240家机构牌照等待续展,第三方支付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山雨欲来的考验。

  支付牌照饱和

  8月12日,央行官网发布关于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的公告。同时,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就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

  事实上,自2015年3月广物电子商务公司获得支付牌照至今,央行尚未新增一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处于实质性的停发状态,但目前在排队申请的有80多家。

  2011年以来,央行陆续8轮共发放支付牌照270张。其中,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因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涉嫌非法吸储等原因,浙江易士、广东益民和上海畅购的支付牌照相继被央行注销,这三家的业务范围主要是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挪用客户备付金。目前市场上仅剩267张支付牌照。

  首批27家全部续牌后,其他240家支付机构牌照到期时也将迎来续期的考验。

  艾瑞分析师李超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再设立新机构深层原因就是现有牌照比较饱和,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监管机构也大致了解了这些支付公司的情况,所以有信心也有必要做进一步地严格监督,避免一些恶性的社会事件发生。

  李超认为,目前来看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对于只做支付业务,不做营销、征信以及信贷等衍生金融服务的支付公司,很有可能成为商超、连锁店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收购标的。

  几家欢喜几家愁

  支付宝、银联支付、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成为首批获得续展的机构,其中多家机构业务范围作了调整,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通联支付和上海付费通增加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而快钱和平安付电子则停止了这一业务。有5家机构终止了固定电话支付业务,其中,财付通、快钱、银盛支付、上海付费通支付这4家支付机构属于主动终止固定电话支付业务。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此次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和业务调整前,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转型和主动适应市场,业务范围更加综合。

  汇付天下董事长兼总裁周晔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实际上早在2015年底,汇付天下就已完成在保留的银行卡收单市场开展新增商户拓展的验收工作。同时,汇付天下新金融生态圈战略也逐一落地,已经完成综合金融集团的转型,业务结构更趋丰富。

  截至2016年底,还有近100家企业到期面临续展。其中,第二批12家支付机构将于今年8月28日面临到期续展,第三批61家机构将在12月21日面临到期续展。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占较大市场份额的支付机构均在本次牌照续展的27家机构之列,剩余机构体量较小,所以此后合并的现象可能不多见,但多家支付机构同属一实际控制人的合并情况除外。

  “第三方支付行业格局已经基本成形,虽然此后‘网联’的出世可能给小支付机构带来新的机会,但在即将到来的第二批、第三批支付牌照到期续发中,仍可能有多家公司不能顺利续展,届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量或将持续减少。”该分析师表示。

  不再发放新的牌照、对现有支付公司的清查,让支付牌照的身价水涨船高。据了解,2015年,业务范围仅为网络支付的牌照,一般售价在1亿元到2亿元;经营范围为全国,业务范围为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的“全牌照”售价为2亿元—3亿元。而业内人士透露,这个价格目前至少翻了两三倍,甚至更高。

  兼并收购将成为常态

  乐富支付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张涛分析,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央行将会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重点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和整改规范。监管机构还将随时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支持有实力、市场认可的支付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中国互联网金融青年会执行秘书长高震东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乱象丛生,这次央行的清理对净化行业有益。未获得支付牌照的机构未来只能通过收购进入行业,行业门槛很高了。

  近日,恒大集团已经完成了对广西集付通的收购,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收购价格在5.7亿元左右。而有消息称,美的集团已经完成对深圳神州通付的收购,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交易价格约为3亿元。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认为,支付市场牌照基本饱和,未来支付机构将把重点放在调整业务、模式,寻找发展空间上面,从数量型外延式扩张向质量型内涵式挖掘转变。“未来监管将走向常态化,分化进一步加剧,马太效应更加明显。”黄震补充道。

  高震东表示,未来支付技术及支付安全性还会有突破,支付要与场景充分结合,已获得牌照的支付公司要切入更多的业务才能长足发展和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未来,支付行业将呈现以下主流发展趋势:支付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成新常态;场景化支付将推动二维码、NFC等新兴支付方式的长足发展,大额低频的交易将仍然以POS支付为主、小额高频的交易在移动互联网支付方面更加明显;非银行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深化各自的差异化优势,整个支付产业分工更加专业化,逐步构建一个范围更大的支付生态圈;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人民币境外使用频率的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支付品牌拓展至海外市场,跨境支付将得到增长。”张涛表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