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资本寒冬来临是各公司大规模裁员的开始

     导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科技公司共裁员10万人,同比增长近80%。而今年正式“入冬”的中国市场,互联网企业裁员人数已经超过数十万。

     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科技公司共裁员10万人,同比增长近80%。而今年正式“入冬”的中国市场,互联网企业裁员人数已经超过数十万。

     今年1月份,社区O2O“叮咚小区”上海地区已裁员70%,仅剩40余人;8月28日,农村O2O项目“一亩田”被爆资金不足,裁员1500人;58到家,嘟嘟美甲、功夫熊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而微软、高通、雅虎、西门子、IBM这样的公司更是在进行全球性动辄数万人的裁员,中国通常成为首选裁员地区。

     为应对资本寒冬,降低成本,科技公司通常采取裁员路线(特别是缺乏盈利能力,依靠VC资本存活的企业)。因为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员工成本占企业运营开支很大一部分比例。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在一年间裁员3000人,才一举扭转苹果糟糕的财务状况。

     但是裁员这件事,往往需要谨慎,因为其范畴远远超越了“财务计划”。

     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在大裁员之后永远丧失活力与信心,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翻盘的机会。资本寒冬大家都在裁员,然而处理稍有不慎,裁员将很可能直接导致公司的“休克”,甚至死亡。

     ①对公司信心的崩塌

     员工之所以会加入一家公司(特别是初创公司),是抱有远景期望的,从而对该公司产生归属感,以致于拥有“员工忠诚”。

     “公司忠诚”是一家公司能实现高速成长,或者逆势而行必备条件。韦物主义工作的第一家媒体公司,就拥有强大的“员工忠诚”,你会发现拥有忠诚度的公司,其员工往往会自觉举一反三地优化工作流程,努力协作,并在任何情况下都看重公司利益,这致使我的前东家影响力和收入都远超同行。

     而一个处理不好的大规模裁员,将可能打击公司士气,瞬间丧失掉“公司忠诚”。

     “管理学”中描绘,员工对于公司的忠诚来源于三个方面:

     1.希望在公司内获得安全感;

     2.希望在组织内有特权或有超过工资预期的回报;

     3.希望通过与领导的亲近获得在组织中的地位。

     而一个处理不善的裁员,将会使这些关于“忠诚度”的动机全部被推翻。

     大规模裁员将会引起公司内部群体性猜疑——这家公司的战略是不是有问题,我们付出的努力有意义吗?创始人是否有能力执掌公司?公司是否还有现金能够维持运营?

     群体猜疑将会造成严重的信心丧失,无形中,大家便会怀疑起工作的意义。做公司如打战,内部组织的疑虑将会使士气荡然无存。

     ②负情绪将会爆棚,全面影响公司业务

     Google员工Louis Gray描诉自己曾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看到的大规模裁员情景:

     “我看到公司雇佣武装警卫巡逻大楼,以防报复。一个清晨,当警卫们工作疏忽,人力资源副总裁的办公室玻璃便被一块砖给砸碎了。”

     而在中国,这种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例如一亩田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员工声讨事件,这种大规模或有冲击性的声讨事件,将会对公司造成严重的负面情绪,加深员工对公司的疑虑。

     并且,这还将影响资本方、业务合作方,对于大规模裁员公司的担忧。

     ③裁员是一个致命题

     裁员绝对不是一个“财务问题”,它将深刻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员工士气等多个方面。而如今快速成长的新兴科技公司创始人往往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在裁员中很可能会犯下致命错误。

     狐公司副总裁,主管人力资源和行政工作的张雪梅认为,在裁员中,创始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决定裁员就不要想着降薪观望。

     曾有一个公司,所有的员工降薪,降到原来薪水的80%。这导致优秀的员工都走了,核心力量都移植了。因为他觉得我出去随便找一个工作会重新有这个价值,但是公司给我降薪是对我的不认可,所以他离职了。而留下来的是很多平庸的员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员工士气下降。

     2.一定要一次性裁员,长痛不如短痛。

     大家面临的问题还有分批裁员和一次性裁员,这样的决定做的时候往往是老板很心慈手软,说我们先裁十个人吧,如果能撑下去就不裁了,撑不下去就再裁。

     这样员工稳定状态被打破了,对公司就没有信心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被裁掉,所以这个时候员工的士气度就极具下滑,所以不建议大家采用分批裁员,最好是一次性。

     3.如果因为财务问题,不要去大规模裁底层员工。

     大家在企业中会发现往往人力成本在什么地方最高,第一是管理层,成本非常高。可能一个副总裁的薪水能够顶很多普通员工的薪水。再有一部分是核心员工,他们掌握着公司核心的竞争力,核心的价值,所以我们乐意付给他更多的薪水,来维持公司的竞争力,维持公司的核心技能。所以真正成本是在他们身上,或者说整理人员整个支出是在他们身上。而对于一些基层员工他们在这个比例中并没有占到多少,所以大家如果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去裁员往往是不能奏效的。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定位分析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