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互联网+”转型直接落地项目 觊觎万亿级社区O2O市场

     导管:随着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与互联网结合成为传统房企谋求转型的首要任务,而市场潜力巨大的社区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市场,正在成为众多房企布局“互联网+”的焦点。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下热词,“创客地产”受到追捧。

     随着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步入“白银时代”,与互联网结合成为传统房企谋求转型的首要任务,而市场潜力巨大的社区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市场,正在成为众多房企布局“互联网+”的焦点。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下热词,“创客地产”受到追捧。

     库存压力高企的商住类项目也不甘落后,纷纷打起“互联网+”和“双创”的时髦牌,希望借此在同类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

     8月13日正式开盘的远洋新天地项目就是其中一例。该项目与中国知名的分类信息服务平台58同城合作,主打“创居”理念。业内人士评价称,这是第一次由大型互联网公司直接与地产项目进行的深度合作,预示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其中涉及的创业孵化平台也是“双创”潮流下的顺势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远洋新天地与58同城合力布局社区O2O直接落地到项目,专家表示,这比集团或品牌层面的合作更接地气,可以迅速进入现实操作层面,并快速占领社区O2O市场。

     商住项目再出新招:“互联网+”落地到项目

     中原地产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整体商用物业(包含期房、现房)商铺写字楼等合计库存为3.9万套,其中大约有60%可用于类居住的商住物业,合计为2.33万套。高库存压力下,商住类项目不得不谋求转型。

     在“互联网+”势头下,商住项目纷纷宣称拥抱互联网。但多位受访人士直言,其中大部分属于浅滩试水,提供的产品干货不足,“只是耍了几把花活而已”。

     纵观多个商住项目的“互联网+”战略不难发现,其内容主要围绕在“智能家居”层面。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置评,“房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不是类似智能家居的硬件方面,想用几百块钱的路由器让房子多卖几十万元?这不切实际。硬件会越来越不值钱。”房企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在“互联网+”转型之时,开始从“务虚”走向“务实”,这从远洋新天地项目可见一斑。

     与此前房企“互联网+”不同的是,远洋新天地与58同城的合作是第一次由大型互联网公司直接与地产项目进行的深度合作,被业内认为是房企转型“互联网+”的新突破。

     通过合作,远洋新天地与58同城共同打造出名为“58同城亿街区”的专属APP生活服务平台,目前该服务平台已经上线,等待后期资源导入。下载并打开APP后可以发现,远洋新天地项目的界面上分为生活服务平台、社区邻里平台、创业孵化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四个板块。

     据悉,通过该APP,业主们可以享有“智能拼车服务”“定制早餐服务”“上门修车服务”“远程上门维修和付费服务”“厨师上门服务”等多项智能化物业服务;同时,58同城将负责为社区导入58同城线上商家资源,为远洋新天地的会员提供前置商家服务体验;另外,58同城将为远洋新天地提供优化社区物业服务建议,并为远洋新天地会员提供包括专属折扣、定制服务、会员活动等一系列专享会员权益。

     而远洋新天地物业专门成立的资产管理平台,可以根据业主需求,量身定制出租计划,帮助投资客户租售房产,通过空置房屋的合理、有效配置,提升房产价值。

     此外,业主还能真正参与到社区商业的选择中来。业主通过APP使用商家服务后,即可对商家进行打分,依据评分筛选配套商家,同时结合58同城评价体系和大数据资源,影响2万平方米商业街的招商工作。这将是北京第一个由业主来决定自家楼下商铺的社区。

     远洋新天地项目营销总监刘禹辰表示,远洋新天地不再是卖产品,而是为项目投资者、自住者、创业者、办公者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创居时代”的一站式置业解决方案。

     远洋新天地项目总经理赵伟表示,这是北京“创居时代”的一个开端,在“创居”理念的指导下,远洋新天地未来将开拓更多互联网服务,带动北京房地产真正进入“创居时代”。

     “创客地产”受追捧

     在李克强总理的号召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下热词,“创客地产”随之受到热捧,各式各样的创业、创客空间涌现出来。

     “创业创新不应成为租房子、卖房子的噱头,不应沦为最后只剩下一片空房子。”有业内人士直言,创业不只是一种热情,还需要足够强大的创业平台,而这有赖于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房企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更需要品牌、更依赖品牌。”远洋地产集团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段涛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业正经历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企业品牌的升级与换代刻不容缓。

     鉴于此,远洋新天地通过对自身产品的改革,考虑不同创业者的需求,为创业者提供全套服务方案,利用APP中的创业孵化平台,搭建出一个资源整合的创业服务平台,给创业者提供最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和服务。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手机APP行业研究及未来五年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