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深圳率先在全国建设海洋综合立体在线监测网

  导读:深圳率先在全国建设海洋综合立体在线监测网。航行在大亚湾宽阔的水域中,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周凯指着不远处漂浮在海面上的黄色浮标介绍道,“这是我们在大亚湾投放的海洋浮标。每个浮标都是一个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

  参考《中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行业产销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9)

  ① 深圳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分析海水质量。

  ② 工作人员在查看海域动态。

  ③ 华侨城湿地培育红树苗修复湿地环境。

  底图 投放在大亚湾海域的海洋浮标。王 丹摄

  深圳是国内距离深海最近的城市之一,拥有海岸线257公里,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近年来,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广东省的一成。然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座海滨城市。

  不过,记者近日跟随“海疆万里行”采访团走进深圳发现,随着全方位海洋环境监测、海滨湿地修复、红树林长廊重建等多项工作的展开,深圳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蔚蓝海岸再次回归了它的怀抱。

  环境监测启慧眼

  航行在大亚湾宽阔的水域中,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周凯指着不远处漂浮在海面上的黄色浮标介绍道,“这是我们在大亚湾投放的海洋浮标。每个浮标都是一个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浮标上搭载有气象、水质、波浪等多种传感器,可以对风速、风向、温度、溶解氧等20余项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2014年,15个这样的海洋浮标已经全部投放到深圳市海域各主要海洋功能区域,组成了覆盖深圳市全海域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网。监测数据将直接传输到监测中心,由工作人员实时查看。

  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网只是深圳打造海洋立体监测网中的一个缩影。目前,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已经建立了由卫星遥感、无人机、航空遥感、1个陆源在线监测站、13个视频监测站、5个潮位仪、6个波浪浮标、15个环境浮标和监测车、监测船共同构成的深圳市海洋综合立体在线监测网。

  “通过地波雷达站、海洋浮标、视频监测站等综合手段,实时、在线地把情况送到实验室,深圳在国内沿海城市中是走在前列的。”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斌说。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作为深圳市政府唯一的海洋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机构,承担着257公里海岸线、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先进的观测技术和立体监测网络是该中心35名员工完成庞大监测任务的“利器”。

  依托于海洋综合立体在线监测网,监测中心现已搭建完成深圳市海洋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传感网技术、3S技术建立了海陆一体化空间数据管理框架,在国内率先将海洋空间、环境、生态、资源、灾害、权属等各类数据集合在一起,实现了实时原位、可视化的海洋环境监测。

  除了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中心还开展了“深圳湾海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深圳湾生态修复示范研究”等多项基础调查类课题,为华侨城湿地修复等多项生态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态修复现绿洲

  找回蔚蓝海岸,监测海洋环境只是第一步,海洋生态修复才是“重头戏”。

  绵延近4万平方米的红树林、宽阔的水面、茂盛的芦苇、时不时传来的啾啾鸟鸣……华侨城湿地焕发着勃勃生机,很难想到2007年这里还是一片凌乱不堪的废弃滩涂。

  “这块湿地的前身是上世纪90年代深圳湾填海时留下的一片滩涂。由于污水乱排、垃圾倾倒、非法搭建等问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华侨城湿地管理部总监孟祥伟说。
华侨城湿地是我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红树林湿地,是深圳湾滨海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资料显示,本世纪初这里的红树面积由原来的10多万平方米锐减至不足2万平方米。

  2007年,华侨城集团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接管这块湿地后,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在水环境修复方面,华侨城修筑了1.45公里生态围堰,对500米小沙河出海口段污水进行排截,清淤还湖面积达20.6万平方米。”孟祥伟告诉记者,华侨城还修建了水生物通道、鸟类飞行通道和公路生态保护隔离带,及时疏导40余户违建人员,并搭建了3.3公里铁板网围墙。

  在湿地环境修复方面,华侨城补植近4万平方米红树林,培育红树幼苗,补建1.5万平方米滩涂,恢复8万平方米陆地植被,并铺设生态园道及亲水木栈道、修建观鸟屋和生态教育展厅等。经过5年时间,这片滨海湿地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绿洲。

  2011年,湿地湖心水质由劣三类或劣四类提升为三类海水;植物种类由162种增加到180种,鸟的种类增加近32%。2011年以来,华侨城湿地先后荣获“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深圳环境教育基地”等多个称号。2014年,依托湿地的生态资源,华侨城湿地建立了深圳市首个“自然学校”,成为深圳市内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据华侨城集团介绍,这片滨海湿地未来将全面升级为集生态游憩与自然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城市生态博物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首部AI纲领性文件发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系统推进、全面赋能新阶段

8月26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系统性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8月30日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球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8月14日,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15日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产业两步走发展目标 行业迎来重大机遇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并提出五大重点任务,旨在加快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2025年08月09日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总收入破127亿元 自研赛事海外表现亮眼 国际化进程加速

8月1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2025全球电竞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竞产业在市场收入、新品研发、赛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正朝着规范化、主流化、国际化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8月04日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7月31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08月02日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31亿

7月30日,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技术管理局副局长张光耀介绍了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管理举措。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呈现四大特点:

2025年08月01日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AI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或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算力能耗挑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AI产业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2025年07月29日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出海业务成新增长点

7月24日,2025第十二届可信云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82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07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