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机遇和挑战:阿里、腾讯竞相掘金

       导读:机遇和挑战:阿里、腾讯竞相掘金。芝麻信用、腾讯征信这类基于互联网的征信公司,可以看作是对央行征信体系的补充。除了在人群范围和数据分析维度上进一步完善外,它们还将提供更丰富化的征信应用场景。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互联网征信公司在信贷方面的数据并未被充分验证过,因此其模型的精准度有待时间检验。
参考:《
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5-2020)

       这8家被要求开展个人征信准备工作的机构,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换言之,这8家机构或将成为我国首批商业征信机构。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这类基于互联网的征信公司,可以看作是对央行征信体系的补充。除了在人群范围和数据分析维度上进一步完善外,它们还将提供更丰富化的征信应用场景。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互联网征信公司在信贷方面的数据并未被充分验证过,因此其模型的精准度有待时间检验。
  征信业务大爆发
  信用市场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金矿。根据预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而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为20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其中,征信中心作为央行直属事业单位,专门负责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截至2014年10月底,征信系统收录1963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和8.5亿自然人信用信息。而2014年前10个月,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就分别达到8398万次和3.27亿次。
  眼下,芝麻信用等八家机构只是按要求做好准备,离真正取得牌照还有一段时日。而不同的机构间,未来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也各有侧重。
  据悉,作为蚂蚁金服的子品牌,芝麻信用体系将包括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信用产品,背后则是依托阿里云的技术力量,对3亿多实名个人、37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数据的整合。
  具体说来,芝麻信用通过分析大量的电商交易及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判断用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继而为用户提供快速授信及现金分期服务。
  蚂蚁金服方面称,芝麻信用有着非常广泛的信用数据来源,日数据处理量在30PB以上,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其中包含了用户网购、还款、转账以及个人信息等方方面面的数据。
  不久前,蚂蚁金服试运行的消费信贷产品“花呗”推出了赊销服务。有的用户能申请到几千的额度,有的用户能申请到几万,也有用户无法获得申请。在此过程中,阿里直接通过大数据运算分析完成评估和授信过程,判定透支额度。
  腾讯也不甘落后。继微众银行之后,腾讯即将推出互联网征信体系。据悉,财付通团队早在2年前就开始推进征信业务的探索,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用。公司称,腾讯征信将基于腾讯现有的QQ、微信活跃用户,以及在SNS、门户、娱乐等众多领域的群众基础,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同时规避隐私,让用户建立起“信用即财富”的观念。
  财付通表示,腾讯征信业务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互联网征信服务来为其降低风险;二是服务普通用户,用便捷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信用记录,这些记录能反过来帮助其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
  机遇和挑战
  那么,蚂蚁和腾讯会如何在征信中掘金呢?蚂蚁金服信用业务拓展的负责人邓一鸣称,公司在信用的应用场景上已有不少设想和研究。
  在他看来,利用信用记录申贷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过去,无论谁借钱都是一样的利率,但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情况变了。”邓一鸣称,“现在,许多平台的借钱利息都是不同的,而识别利率最核心的就是信用。信用反映了你的融资能力,以及利率的优惠程度。这在未来一定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第二是免押金服务。比如,用户在租车时需要刷预授权,一些用户没有办信用卡便无法租车。而芝麻信用可以为租车公司提供征信记录,信用评分高的人可以免去押金,也不必刷预授权。
  第三个场景是办理出国签证。眼下,不少用户出国旅游时需要在银行存一大笔押金,而有了信用记录后,“那些消费记录,你的履约能力都可以帮你做证明。”
  还有招聘场景。当用户在找工作时,许多公司都会对个人进行背景调查。此时,芝麻信用可以变成一个“信用中介”,帮助企业完成背景调查的过程。
  在这些信用场景中,“最重要的是分享经济。”邓一鸣指出,“PP租车、人人快递等模式都是分享经济的产物。眼下,人人都可以是快递员,一个人一天跑几个点送快递,顺便赚点钱。这种模式越来越多,而这种模式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需要信用机制的介入。”在蚂蚁金服的理想状态下,信用体系未来能进入用户的金融生活和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了为集团的整体战略服务,征信系统还可以输出。拍拍贷CEO张俊之前曾透露,芝麻信用曾来洽谈征信方面的合作事宜,芝麻信用希望向拍拍贷提供征信输出服务,而相关用户在拍拍贷借款后,其还款情况则需要再反馈给芝麻信用。但实际上,拍拍贷在验证芝麻信用的模型后,发现其准确度并不高。
  张俊说,“因为芝麻信用的数据里缺乏用户的违约数据,即没有用户真实的贷款记录,因此其模型的精准度大约只有拍拍贷的70%左右。”但记者尚无法对张俊所说的70%这个数据进行验证。
  张俊称,在拍拍贷的风控模型里,用户的社交数据大约只占8%到9%的权重,消费数据的权重也不到10%。相比之下,用户的还款记录、还款行为占到50%到60%的权重。而这一类型的数据恰是P2P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P2P公司现下与互联网征信公司合作动力并不大。
  “那些逾期和违约的数据,可以说是P2P公司用血和汗水换来的,是非常珍贵的数据。而我们不会把这些数据随便提供给其他机构。”张俊说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冲刺全球首个!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即将上市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04月02日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AI大模型行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 东莞市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3月19日,中国制造业强市东莞宣布该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下称“大模型中心”)上线,是中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

2025年03月21日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AI行业监管升级 9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

2024年3月14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年03月18日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025年1月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及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均同比增近3成

2月21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游戏产业月度报告》显示,受到春节前期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今年1月,移动、客户端、主机等多个终端市场均贡献增量,游戏市场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

2025年02月24日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大数据行业市场化的关键一跃: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

2025年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上线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窗口,全社会都可以来这里找数据、找产品。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

2月13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联合推出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

2025年02月15日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脑机接口行业:《行动方案》来临 到2030年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加强多元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资金、投资基金强化早期投入。

2025年01月14日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相关融资金额已超1099亿元 到2030年市场需求将达5.6万亿元

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火爆,带动大量企业涌入AI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8日,年内AI领域共发生696起投融资事件,超过2023年全年(687起);投融资金额为1099.7亿元,2023年投融资金额为853.74亿元。

2024年1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